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
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
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
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
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
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
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
恶观丑仪容,不媚似铺首。
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
妆颊如狗舐,额上独偏厚。
朱唇如踏血,画眉如鼠负。
傅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
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
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
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
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
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
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
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
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
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
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
恶观丑仪容,不媚似铺首。
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
妆颊如狗舐,额上独偏厚。
朱唇如踏血,画眉如鼠负。
傅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
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
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
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
这首《丑妇赋》是唐代诗人刘思真所作,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容貌极为丑陋的女性形象。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将丑妇的外貌特征一一展现出来,从面部到身体各部分,无一不体现出其丑陋的特点。
“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开篇即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他人幸福美满的婚姻形成对比,暗示了丑妇的不幸遭遇。接下来的描述,如“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等,运用动物和器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丑妇的面容之怪异。而“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等,则进一步刻画了其皮肤粗糙、发型杂乱的形象。最后,“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更是将丑妇的脚部特征夸张至极,以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整首诗通过对丑妇外貌的详细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美的普遍追求与评价标准。同时,通过这样的讽刺手法,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审美偏见的批判。
叹彼人生,百岁七旬已罕。皆不悟、光阴似箭。
每日家,只造恶,何曾作善。难劝。酒色财气恋。
也兀底。福谢身危,忽尔年龄限满。
差小鬼、便来追唤。当时间,领拽到,阎王前面。憨汉。
和骨骰软软。也兀底。
圆刚定质,混物非凡类。仁处其中静忘意。
任蝶蜂狂绕,燕雀喧争,心君正,惟取清白自治。
黄衣从澹泊,此个家风异,偶合阴阳弃神智。
怕旁人冷眼,嫌太孤高,樽俎地、聊许松梧同器。
待他日、山林不相容,请援手仙芚、要充仙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