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西湖风光的画面,但不再是繁华如旧,而是带着淡淡的哀伤和批判。"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景致已不复存在的感慨,只剩下山中僧人与树木守护着那份宁静。"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则透露出对历史遗迹被破坏、甚至是轻视先贤的不满。
接下来,"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描绘了一幅生动场景,其中红衣女子执鞭游玩,而白发老者持书自得,这里有对世事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常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那些守旧不化的儒生态度的讽刺。
最后,"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则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现实采取的一种逃避方式——通过饮酒来消解内心的困扰与痛苦。这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上的消极态度,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顿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以及对未来所持的无奈与逃避。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末元初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
力役困年侵,种棘代遮逻。
豫防苟无失,有地孰敢唾。
风条曲抽乙,雨叶细垂个。
是时春载阳,土脉如膏和。
分疆督艺植,勤惰各有课。
挥锄绿烟披,转石苍藓破。
稍看萌蘖长,渐睹根株大。
结荫冒长堤,开花映高座。
猿公不敢窥,貉子那得过。
慨慕陶公言,罔俾分阴蹉。
惟民食为命,王政之所先。
海鹾实天物,厥利何可专。
贪臣务聚财,张罗密于毡。
厉禁及鱼虾,卤水不得煎。
出门即陷阱,举足遭缠牵。
炰炰用鞭箠,冤痛声相连。
高牙开怨府,积货重奸权。
分摊算户口,渗漉尽微涓。
官征势既迫,私贩理则然。
遂令无赖儿,睚眦操戈鋋。
出没山谷里,陆梁江海边。
横行荷䉂笼,方驾列船舷。
拒捕斥后懦,争彊夸直前。
盗贼由此起,狼藉成蔓延。
先王务广德,如川出深渊。
外本而内末,民俗随之迁。
自从甲兵兴,奄忽五六年。
借筹计得丧,耗费倍万千。
回忆至元初,禁网疏且平。
家家有衣食,畏刑思保全。
后来法转细,百体皆拘挛。
厚利入私家,官府任其愆。
大哉乃祖训,典章尚流传。
有举斯可复,庶用康迍邅。
《感时述事十首·其九》【元·刘基】惟民食为命,王政之所先。海鹾实天物,厥利何可专。贪臣务聚财,张罗密于毡。厉禁及鱼虾,卤水不得煎。出门即陷阱,举足遭缠牵。炰炰用鞭箠,冤痛声相连。高牙开怨府,积货重奸权。分摊算户口,渗漉尽微涓。官征势既迫,私贩理则然。遂令无赖儿,睚眦操戈鋋。出没山谷里,陆梁江海边。横行荷䉂笼,方驾列船舷。拒捕斥后懦,争彊夸直前。盗贼由此起,狼藉成蔓延。先王务广德,如川出深渊。外本而内末,民俗随之迁。自从甲兵兴,奄忽五六年。借筹计得丧,耗费倍万千。回忆至元初,禁网疏且平。家家有衣食,畏刑思保全。后来法转细,百体皆拘挛。厚利入私家,官府任其愆。大哉乃祖训,典章尚流传。有举斯可复,庶用康迍邅。
https://shici.929r.com/shici/Ghc1EKN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