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何代,嘉名出泗滨。
难逢有心者,空学折腰人。
声古宜歌颂,形方或矩身。
茅斋聊借汝,终拟入韶钧。
制作成何代,嘉名出泗滨。
难逢有心者,空学折腰人。
声古宜歌颂,形方或矩身。
茅斋聊借汝,终拟入韶钧。
这首诗《石磬》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石磬为载体,不仅描绘了其历史与工艺的精巧,更寄托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制作成何代,嘉名出泗滨”,开篇即点出石磬的来历,追溯其历史的悠久与命名的雅致,仿佛在向读者展示一件跨越时空的艺术珍品。接下来,“难逢有心者,空学折腰人”一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与珍惜之人的渴望,同时也暗含着对那些徒有形式而缺乏内涵的追求的批判。
“声古宜歌颂,形方或矩身”则进一步赞美了石磬的声音与外形,强调其古朴之美和规矩之态,暗示着它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道德与礼仪的象征。最后,“茅斋聊借汝,终拟入韶钧”表达了诗人希望将石磬置于简陋的书斋中,作为精神寄托,同时也有将其引入更高层次的文化殿堂的愿望,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磬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我昔放船日,乃在孟冬初。
此时风寒竞,雨雪纷载涂。
是行死生别,妻子不得俱。
江南地偏下,况复在海隅。
严冬如初秋,天气恒多殊。
草木未摇落,布褐被体肤。
网工此邦人,室家念居诸。
系舟楚门湾,一住十日馀。
我心如锋攒,从行念踟蹰。
虽沐主家顾,志愿良未舒。
情虽公私牵,轻重亦异趋。
君家素忠义,所望同吾徒。
王程已愆期,日夜畏简书。
苟重君父忧,内省还何如。
愿君竟兹意,早发勿趑趄。
行穷白云坞,步入青松林。
飞花去人间,好鸟鸣春阴。
黄冠雅好客,瀹茗澹冲襟。
洒之幽兰芬,弄以清泉音。
怀哉媚丹灶,谅矣轻华簪。
常年聂仙子,出处知何心。
徘徊扬州鹤,怅望故山岑。
仙游不可问,古墓蓬蒿深。
烛龙衔火飞南陆,万叠云峰天地窄。
鲸波沸海泣阳侯,涸尽泉源铄金石。
人间何处逃隆暑,细葛如裘汗如雨。
苍生堕此深甑中,救暍何时命如缕。
我欲太华峰头酌琼液,醉卧青瑶啸松月。
明星邀我玉井旁,共折芙蓉弄香雪。
扶摇直上九万里,高揖卢敖太空里。
手攀斗柄睨尘寰,濯足银河弄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