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
农田淹寖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
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
农田淹寖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江景图。开篇“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雨水使得江面和平原都泛起波浪,显示出大自然在细雨中的活力与动感。
接着,“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一句,以“半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山色与近处雨景的联想,将春日之雨与雪进行比较,既增添了一份清凉感,又通过“峨嵋雪”暗示了诗人的情怀或心境。
以下,“农田淹寖尽,客棹往来难”两句,从现实出发,描述了雨水对农业生产和行人通行的影响。春天是播种的时节,大量的雨水虽然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也可能导致农田积水,给农事带来不便;同时,对于旅人而言,连绵的细雨则让出行变得艰难。
最后,“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一句,以“愁杀”形容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沉重感受。“骚人路”指的是文人墨客常走的道路,而“沧浪”则是江水的别称,“正渺漫”表达了春雨中江水奔腾不息,既有动势之美,又增添了一份无尽的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细雨景象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