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扶疏栖凤羽。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
历乱湘妃罗袜步。斑斑泪点浑难睹。
拂袖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
仙人坛石遥相顾。琅玕粉拂红妆妇。
曲径扶疏栖凤羽。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
历乱湘妃罗袜步。斑斑泪点浑难睹。
拂袖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
仙人坛石遥相顾。琅玕粉拂红妆妇。
这首《蝶恋花·其二·竹》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竹为题,描绘了竹林的清幽与雅致。
首句“曲径扶疏栖凤羽”以曲径通幽的景象开篇,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片静谧的竹林之中,凤羽般的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将视线转向竹林中的小径,露珠在清晨的寒意中凝结,桃树枝头似乎也聚集了露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湿润感。
“历乱湘妃罗袜步。斑斑泪点浑难睹。”此处运用了湘妃的典故,湘妃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女神,她们的泪水化为了斑驳的竹节,这里借以形容竹子上的斑点,既是对竹子自然美的描绘,也暗含了一种哀愁的情感。接着,“拂袖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描述了竹子轻轻摇动时,绿影婆娑,仿佛在低语,柯笛(竹笛)的声音在茂密的竹林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最后,“仙人坛石遥相顾。琅玕粉拂红妆妇。”将竹林与仙人的世界联系起来,仙人坛石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与竹林遥相呼应,而“琅玕粉拂红妆妇”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洁白与女性的柔美,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深邃之韵,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
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
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
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
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
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
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
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
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
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
听江渚、樵歌渔唱。
□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
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哨遍.东坡采归去来词作哨遍,音调高古。双溪居士括赤壁赋,被之声歌,聊写达观之怀,寓超然之兴云》【宋·曹冠】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听江渚、樵歌渔唱。□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https://shici.929r.com/shici/rQyMahM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