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牙负北郭,芳园路西转。
鸟鸣恋故木,兰茁归新畹。
坐延花景深,行倚筇枝软。
翳然思林木,会心不在远。
高牙负北郭,芳园路西转。
鸟鸣恋故木,兰茁归新畹。
坐延花景深,行倚筇枝软。
翳然思林木,会心不在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寄托。开篇“高牙负北郭,芳园路西转”即设定了一个幽深的空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被山环绕、花园隐秘的境地。
接下来的“鸟鸣恋故木,兰茁归新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和循环的观察。鸟儿在熟悉的大树间鸣叫,显得那么依恋;而兰草则在新的土地上生长,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的眷恋以及新生的期待。
“坐延花景深,行倚筇枝软”一句,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美丽环境中的悠然自得。诗人静坐在繁花盛开的园中,感受着花香与自然之美;而行走间,又是依靠着柔软的竹枝,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这种安宁与享受。
最后,“翳然思林木,会心不在远”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思考和领悟,发现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和谐,并非来自遥远的地方,而是来源于此刻此地与自然的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切理解和情感寄托。
燕山九月即飞雪,玄冬寒气更栗烈。
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
荒城日暮少人行,茅檐几处炊烟绝。
云黯风饕日色黄,槎丫老树重阴结。
朱门贵客孤白裘,拥炉酌酒罗珍羞。
谁怜路有冻死骨,旬日委弃无人收。
况闻淮南罹水患,十家八九趋他县。
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
昔年杜老忧民艰,愿得广厦千万间。
而今寒士流离转沟渎,虽有万间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