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水浮空彩鹢归,传经人似马融稀。
盈门桃李经年植,得雨蛟龙傍汉飞。
故国移官还绛帐,北堂归梦自斑衣。
毡寒莫厌夷城卧,会有徵书下紫微。
桂水浮空彩鹢归,传经人似马融稀。
盈门桃李经年植,得雨蛟龙傍汉飞。
故国移官还绛帐,北堂归梦自斑衣。
毡寒莫厌夷城卧,会有徵书下紫微。
这首诗描绘了马用德广文赴桂林任职,途中省亲的情景。首句“桂水浮空彩鹢归”,以桂水上的彩鹢舟比喻马用德归家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期待。接着,“传经人似马融稀”一句,将马用德比作古代著名的经学家马融,暗示其学识渊博,却少有人能与其媲美,表达了对马用德的敬仰之情。
“盈门桃李经年植,得雨蛟龙傍汉飞”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马用德的家境和才华。桃李满门,象征着他的学生众多,才华横溢;而蛟龙得雨,象征着他在学术上如鱼得水,成就非凡。
“故国移官还绛帐,北堂归梦自斑衣”则进一步描述了马用德在官场与家庭之间的角色转换,以及他对家乡和家庭的深厚情感。移官还绛帐,意味着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也继续在教育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堂归梦,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斑衣则是古代孝子的服饰,象征着他对父母的孝顺。
最后,“毡寒莫厌夷城卧,会有徵书下紫微”两句,既是对马用德在异乡生活的关怀,也是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毡寒,指北方的寒冷,劝他不必因环境艰苦而感到不适;徵书下紫微,则预示着他有望得到更高的职位或荣誉,前景光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马用德的个人风采、学术成就、家庭情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
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
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
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
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
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
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
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
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
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
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
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
天心均煦妪,物态异芬芳。
上国花应烂,边城柳未黄。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觞。
仍说秋寒早,年年八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