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圣俞挽歌二首·其二》
《梅圣俞挽歌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春。

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

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

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

(0)
注释
漆灯:形容油灯。
无复:不再。
曙:黎明。
柏径:柏树铺成的小路。
不知:感受不到。
南纪:南方地区。
光华:光彩。
减:黯淡。
俊秀:才子佳人。
凄清:清冷孤寂。
千古:千秋万代。
寂寞:孤独。
丘尘:墓地上的尘土。
异日:未来某天。
昭亭:地名,可能指墓地。
沥酒:洒酒祭奠。
翻译
油灯不再照亮黎明,柏树小径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
南方的光彩逐渐黯淡,朝廷中的才子佳人也显得困顿贫寒。
清冷孤寂的韵律流传千秋,墓地中的尘土诉说着寂寞。
未来某一天,在昭亭之下,会有更多的人洒酒祭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梅圣俞挽歌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的五言绝句。

首先,“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春”两句,通过对灯火熄灭和柏树长廊中春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无法再现的哀叹。这里的“漆灯”象征着昔日的繁华,而“柏径”则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不知春意的表现,则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无常。

接着,“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两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其中“南纪”可能指的是唐宋以来的南朝,而“中朝”则可能是指更早一些的盛世;“光华减”和“俊秀贫”共同构成了一个历史衰退的画面。

然后,“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两句,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凄凉感受以及个人遭遇的孤寂。这里“千古韵”是对过去美好声音的回忆,而“一丘尘”则形象地描绘了个人的渺小和孤独。

最后,“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两句,通过设想未来某天在昭亭下聚集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里“异日”意味着未来的某一天,而“方多沥酒人”则是对未来美好情境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现实的反思以及未来憧憬的情景构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赠王文熙五首·其三

昔子往恒山,仓卒不我辞。

朅从恒山至,鞶绖何累累。

素室曜朱火,哀哀读丧仪。

一读一长号,再读声转悲。

咄嗟荼苦心,逝者宁见知。

(0)

为杨子赋别母诗

青骊载华毂,宛转度秋坂。

母氏远别离,客子心缱绻。

行行采芳蕙,缘陔复循畹。

山风夕飘飖,吹我车上幰。

车行不可返,母去日以远。

何以保黄发,对子加餐饭。

(0)

三月十日饮半溪家

长幼鱼鱼鼓枻来,正愁春尽拟登台。

尧夫玩易图南睡,说梦逢痴亦怪哉。

(0)

新筑台登玩

永日登台当一年,不风不雨更忻然。

门无俗辙身无病,何必飞升始是仙。

(0)

鸡鸣寺习静二首·其二

诗篇收寺古,石势带湖寒。

白雪终难和,丹霞信可餐。

落叶深埋磴,烟苕曲隐栏。

经过人未识,予著鹿皮冠。

(0)

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首·其一东城

城上郁葱葱,城下人家住。

朝朝城中乌,飞向城东去。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