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春。
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
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
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
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春。
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
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
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梅圣俞挽歌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的五言绝句。
首先,“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春”两句,通过对灯火熄灭和柏树长廊中春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无法再现的哀叹。这里的“漆灯”象征着昔日的繁华,而“柏径”则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不知春意的表现,则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无常。
接着,“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两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其中“南纪”可能指的是唐宋以来的南朝,而“中朝”则可能是指更早一些的盛世;“光华减”和“俊秀贫”共同构成了一个历史衰退的画面。
然后,“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两句,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凄凉感受以及个人遭遇的孤寂。这里“千古韵”是对过去美好声音的回忆,而“一丘尘”则形象地描绘了个人的渺小和孤独。
最后,“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两句,通过设想未来某天在昭亭下聚集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里“异日”意味着未来的某一天,而“方多沥酒人”则是对未来美好情境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现实的反思以及未来憧憬的情景构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