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
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
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
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
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
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
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
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
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
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
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
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
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
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
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
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
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
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
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
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
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
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
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
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秋末的平静生活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官场到隐居田园的转变,以及由忙碌到安逸的心境变化。
开篇“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透露出官员在职时的繁忙与忧虑,而“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则表明了他对于朝廷命令的尊重和遵守,以及工作上的专注。
然而,随着诗行的发展,“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门前吏卒散,卻扫谢来客”等句节,描绘出官员脱离了紧张忙碌的工作环境,开始享受闲适生活。"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拊"则是对新生活的一种期待与享受。
诗中还有一系列的动作,如“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等,展示了官员在隐居生活中的自得其乐,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品质的享受。"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描绘出一幅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图景。
随后,“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等句,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述,传递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则是对身体健康状态的一种肯定。
接下来的“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等句,形象地展示了从军旅生活到归隐田园的转变,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羁绊、自主生活的决心。"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则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和感激。
最后,“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忙工作场所的告别,以及对现在宁静生活的享受。"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官员从忙碌到平静、从世俗到超脱的心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