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画面,以翠竹和江水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倪瓒居所的独特环境。首句“翠竹如云江水春”以比喻手法,将竹林比作春天的云朵,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竹子的繁茂和江水的生机盎然。诗人选择在江边结茅而居,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竹笋破土而出,雨后竹叶低垂,似乎要遮蔽邻家的情景,展现出竹林的生长力和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通过黄鹂鸣叫和白鹤悠闲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宁静生活的享受。
最后,“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使生活简朴,但因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反而感到富足。整首诗以竹轩为载体,寓含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达人尚幽胜,葺宇临清流。
清流宜濯缨,深渚可容舟。
周流元不息,昼夜恒滔滔。
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
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
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
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
榜舟张水嬉,拥楫和长谣。
犀然穷怪物,莲折倾龟巢。
鸣更出灵鼍,媵予跃文鱼。
境胜良自惬,虑淡信无求。
惟应素心人,来此共逍遥。
二仪育万物,四时代寒暑。
三五咸哲王,质文有今古。
圣人贵通变,愚者或未睹。
周公兴礼乐,光翼兄与父。
宣尼谋鲁国,一变道斯举。
旧章不可忘,季世赖毗辅。
苟能继先志,改制固法祖。
国家历年祀,庶绩罔不叙。
乘时宜损益,更化俟明主。
愧无贾生书,今日悟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