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天公寄画山水》
《题天公寄画山水》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身在山中不识山,何人泼墨寄柴关。

雪深最好无蹊径,竟入长松大壑间。

(0)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于世外的山水画卷。诗人身处山中,却仿佛置身于一幅由他人泼墨而成的山水画中,这种对比引发了对艺术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身在山中不识山”,开篇即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日常所见之景的独特感知。他身处自然之中,却仿佛与周围的山峦保持着某种距离,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隔阂。这种“不识山”的状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超越常人的审美视角。

接着,“何人泼墨寄柴关”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艺术世界。这里的“泼墨”不仅指画家挥洒自如的笔法,更象征着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诗人仿佛在问:是谁,用他的画笔,将这份山林之美寄予了这扇柴门之后的世界?这一问,既是对艺术创作的赞叹,也是对艺术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探索。

“雪深最好无蹊径,竟入长松大壑间”则是对画面主体的描绘。在深雪覆盖之下,山林显得更加静谧与神秘,而“无蹊径”则强调了这种原始、未被人类触及的纯净之美。诗人似乎在说,正是在这片无人涉足的雪地与深林之中,隐藏着最纯粹、最真实的自然景观。而“竟入长松大壑间”则进一步展现了画面的深远与辽阔,长松挺立,大壑幽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与壮丽景象的山水图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艺术、主观与客观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深度对话,引导读者去思考自然之美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个体在面对自然与艺术时的主观体验。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题梅花美人图

欲寻春信苦无因,行遇梅花却怨春。

妾貌与花俱似玉,可怜不见陇头人。

(0)

舟中杂兴·其三十

山海环恒岳,星河绕析津。

言从三殿客,共作两京臣。

视草琼楼晓,看花玉署春。

自惭疏钝质,何以答枫宸。

(0)

送曾生自燕归吴·其一

天空一雁飞,之子乃言归。

驿路逢秋雨,关河对夕晖。

楚田菰米熟,吴国蟹螯肥。

不似游京洛,缁尘染素衣。

(0)

玩藻轩

葳蕤转初景,旖旎媚澄涟。

丝弱才交渚,香波已泛川。

稍罥金塘楫,复映镂渠莲。

凫唼绡纹乱,鱼戏翠浪圆。

还应悟心赏,载咏沧浪篇。

(0)

夏日直阁呈诸寮友

深殿閟清昼,高阁集南薰。

复兹对芳树,幽蝉时一闻。

华馔因时设,冰壶亦屡陈。

轻箑织纤絺,逍遥晨与曛。

但希三命恭,宁知四体勤。

永歌伐檀什,愧彼南亩氓。

(0)

胡祭酒席分韵得难字

日晏下彤阁,复兹良燕欢。

蔼蔼众君子,华缨灿峨冠。

嘉殽荐时蔬,清觞疾飞翰。

鸣琴亦在御,披襟时屡弹。

东山莫逾往,幽林霭遐观。

谈笑穆清风,芳词吐幽兰。

愿此乐终夕,佳会良独难。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