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佳境山灵閟,此地初游始信真。
日暮西峰雷雨骤,天龙应为洗红尘。
从来佳境山灵閟,此地初游始信真。
日暮西峰雷雨骤,天龙应为洗红尘。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佳境”、“山灵閟”等词语,赋予了山林以神秘而美好的形象。首句“从来佳境山灵閟”,仿佛在说自古以来,美丽的山水之地总是被山神守护着,不轻易示人。接着,“此地初游始信真”表达了诗人初次游览时的惊喜与确信,似乎之前对香山的美有所耳闻,但真正亲临其境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日暮西峰雷雨骤”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西边山峰突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画面,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莫测。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也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原始与野性,与前文的“佳境”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最后一句“天龙应为洗红尘”则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借“天龙”(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伟力或某种超然的存在)来表达对洗涤世间尘埃、净化心灵的渴望。这里的“红尘”既指现实世界的纷扰和世俗的污浊,也暗含了诗人希望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山的自然风光,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交织的美学追求。
林雪乾留冻,巘云行带昏。
幽人贪熟睡,檐鹊故我多。
宿润微侵屦,晨光渐满轩。
倦能行竹迳,闲且灌兰盆。
时序飞腾不贷人,相从还此赋迎春。
只言世态有凉燠,须信吾曹无故新。
长句能同李白好,为儒未许贾山醇。
两郎玉立仍难弟,谁道先生解久贫。
归我山中未一年,两回题子送行篇。
况今客践飞红叶,不比春风啼杜鹃。
东阁翘材嗟久阔,长沙夜席已喧传。
子行历聘应兄问,并谢江东有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