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畏多风,蔓草日见薙。
奇质罕自全,下士甘沦弃。
材与不材间,庄生以为处。
詹尹时不逢,斯言竟何是。
高树畏多风,蔓草日见薙。
奇质罕自全,下士甘沦弃。
材与不材间,庄生以为处。
詹尹时不逢,斯言竟何是。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杂诗二首(其二)》以自然景象起兴,通过“高树”和“蔓草”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高树畏多风"象征着才德出众者常遭嫉妒和打压,"蔓草日见薙"则暗示平凡之人虽易被忽视,却能安然度日。诗人感慨"奇质罕自全",意指具备特殊才能的人不易保全自身,往往被社会边缘化。
"下士甘沦弃"表达了对那些甘于平凡、不求显达者的认同,他们选择在世俗之外寻找自我安身之处。"材与不材间"引用了庄子的思想,表明在才能与无为之间,有智慧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保持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詹尹时不逢,斯言竟何是",詹尹是古代占卜家,诗人借他暗示自己生不逢时,不知庄子的处世之道是否适用于当世。整首诗寓言深沉,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