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寒何处著诗魂,剔尽银缸未掩门。
鸟啄落花风捲幔,一庭烟月自黄昏。
宵寒何处著诗魂,剔尽银缸未掩门。
鸟啄落花风捲幔,一庭烟月自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寒冷中的一幅静谧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与深刻情感。
首句“宵寒何处著诗魂”,以“诗魂”为题眼,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与夜间的寒冷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这里的“诗魂”不仅指诗人的灵感与情感,也暗含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寄托。
次句“剔尽银缸未掩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深夜未眠的情景。剔尽银缸,即燃尽了灯油,可见时间之长,思绪之深。未掩门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与警惕,即使在深夜,也不愿完全封闭自己,保持着与外界的某种联系。
第三句“鸟啄落花风捲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鸟儿啄食落花,微风吹动帘幕,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一句中的“卷”字,不仅描绘了风的动作,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最后一句“一庭烟月自黄昏”,总结了整个场景,将时间的跨度从黄昏延续至深夜,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寂静。烟月自黄昏到深夜,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变换,也象征着诗人思绪的流转与情感的沉淀。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寒冷的独特感受,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郭君之舟新且美,乍入真如洞房里。
爱君兄弟义气多,与君同泛吴淞水。
外台豸绣名四方,南邻金玉誇同乡。
我弟亦是锦衣客,开樽满座生辉光。
腊雪初晴风力壮,远山近山如玉障。
寒极翻疑酒力微,情欢不觉诗怀放。
红炉再拥银烛烧,劝酬已到夜寂寥。
东君犹自不满意,密戒舟子徐徐摇。
吴淞万顷孤舟漾,橹声摇月吴歌唱。
彷佛陶朱入五湖,依稀博望来天上。
喧阗鼓吹归渡头,傍人叹羡如仙游。
烦君勉效郭林宗,我名此舟为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