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不数祝融峰,势接天门第几重。
图影漫寻途以失,青苍凝望兴偏浓。
欲从蝴蝶窥玄洞,喜有梅花认旧踪。
记得石楼溪畔路,铁桥横处夹双松。
衡阳不数祝融峰,势接天门第几重。
图影漫寻途以失,青苍凝望兴偏浓。
欲从蝴蝶窥玄洞,喜有梅花认旧踪。
记得石楼溪畔路,铁桥横处夹双松。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与探寻之感。首句“衡阳不数祝融峰”,以衡阳的名山与罗浮山相比较,突出罗浮山的雄伟与独特。接着“势接天门第几重”一句,以天门为背景,描绘出罗浮山的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图影漫寻途以失”表达了诗人试图寻找通往罗浮山的道路,却因迷雾或自然景观的遮蔽而迷失方向,流露出一种探索未知的艰难与挑战。然而,“青苍凝望兴偏浓”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罗浮山的青翠苍茫,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与向往。
“欲从蝴蝶窥玄洞,喜有梅花认旧踪”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蝴蝶与梅花赋予情感,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探索罗浮山神秘洞穴的愿望,同时也对曾经留下的足迹感到欣喜,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连接。
最后,“记得石楼溪畔路,铁桥横处夹双松”描绘了诗人记忆中的罗浮山景象,石楼、溪水、铁桥、双松,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他对罗浮山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暗示了他对这片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探索、发现以及最终的怀念之情,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寒乌哑哑啼夜霜,南邻北邻愁夜长。
梦中机杼见颜色,觉来血泪沾衾裳。
男儿有身自何处,三年不见萱花树。
春草遥瞻西日斜,长江自逐东流去。
江流暮草悲复悲,年年陌上送春迟。
欲凭青鸟问王母,可有瑶池相见时。
君不见太行之阻当重关,孟门中豁不可攀。
虬峰千仞跨海外,鸟道百折盘云间。
神功尚识五丁力,穆幸犹闻八骏还。
巉巉兹地危哉艰,古来行者摧心颜。
子独何为昧垂堂,仗剑驱车走太行。
非因捧檄快毛义,何莫回驭从王阳。
吁嗟乎人情丘壑未云险,世事风波在转眼。
李陵台上望乡处,襄子桥边感恩去。
丈夫弃繻归有期,安用牵衣苦留住。
缅昔承嘉惠,来斯岁方期。
虚薄宰民社,周爰历皇圻。
簿牒苦相迫,化理犹未绥。
幽亭有遐托,晏坐俾心夷。
惟时值萧序,孤英被芳畦。
窗岫列紫峰,滏水夹绿池。
陶生称达士,王令乃仙姿。
飞舄谢当路,反服归东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