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堂上春,得比春日晖?
日入光更出,亲老无重归。
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
春风日日吹,草色年年好。
谁将堂上春,得比春日晖?
日入光更出,亲老无重归。
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
春风日日吹,草色年年好。
这首诗名为《题晖草斋》,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刘献廷所作。诗人以春光和庭前草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首句“谁将堂上春,得比春日晖?”以春光比喻家庭的温馨,暗示家中的亲情如同春日阳光般温暖而持久。接下来,“日入光更出,亲老无重归”进一步强调时光流逝,父母年事已高,诗人遗憾自己不能常常陪伴在他们身边。
后两句“谁将人子心,得比庭前草?春风日日吹,草色年年好。”诗人将自己的孝心比作庭前的草,即使春风拂过,草色依旧常新,寓意他对父母的爱意如同草木之生长,永不衰减。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与感慨。
春去渐疏杯酌。无奈晚风偏虐。
吹散柳绵空外转,尚解乱投池阁。
双燕教雏飞,竞衔花、巢泥香落。
镇日手披团扇,恁腰围如削。咫尺音书难托。
况是连宵梦恶。桃叶桃根何处问,泪尽春江都涸。
空把喜为名,倒误人、半生行乐。
不许灯花发燄,又闷来弹鹊。
醉后发长啸,把酒向天祈。
人间富贵何限,臣亦讵能希。
但愿薄田来岁,收得稻粱十斛,可使妇无饥。
从此免行役,长守钓鱼矶。寒窗外,风飒飒,雨霏霏。
灯孤漏永,此情真使泪沾衣。
那知七千里路,尚有白头游子,三载不能归。
今夕乱山外,应梦到亲闱。
太息人生,亟早为欢,何事营营。
看风清月白,能无快意,歌香舞艳,谁不钟情。
银烛初烧,铜壶未滴,手把金卮倚画屏。
频回首,念当年此夜,我在吴陵。豪华公子知名。
曾几度、开筵坐水亭。
羡吴娘十五,臻臻楚楚,燕姬二八,袅袅婷婷。
比似而今,诸郎如玉,一样风流正妙龄。
魂消处,问此身何在,彷佛蓬瀛。
小阁灯红,白堕千觚,酌我其间。
诉别来情事,牢骚依旧,春初风物,髣髴从前。
心念朋交,三霜不见,厚意深蒙个个怜。
臣何幸,更君家兄弟,情好尤坚。昔曾僧寺开筵。
是澹月、疏云乞巧天。
记余时倚醉,歌成金缕,君为蘸墨,写上蛮笺。
何意重来,还逢高宴,恰对梅花意惘然。
微吟处,料他时相见,又说今年。
此夕真无价。俯危楼、罗云四卷,玉檠高挂。
袢暑人閒销欲尽,凉韵未秋先借。
又银汉、沈沈西泻。
凝白阑干尘不到,是天然、爱酒能诗社。
令浩渺,最宜夜。乘风敢拟游仙也。
检尘襟、卅年缁素,暂时陶写。
玉宇琼楼归路迥,高处清寒犹怕。
莫轻放、花閒三雅。
狂态姮娥应见惯,倚商歌、漫惜知音寡。
看独鹤,正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