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好事近》
《好事近》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词  词牌: 好事近

华烛炯离觞,山吐四更寒月。

公子唾花枝玉,尽一时豪杰。

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绝。

纸帐地炉香暖,傲一窗风月。

(0)
注释
华烛:明亮的蜡烛。
离觞:离别时的酒杯。
公子:古代对年轻贵族或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唾花枝玉:比喻饮酒后轻吐的动作,显得豪放不羁。
兰若:寺庙,这里指读书之处。
太清:道教指天宫,这里形容读书环境的高洁。
纸帐:用纸糊成的帐子,简朴而雅致。
地炉:在地上放置的火炉,用于取暖。
傲一窗风月:独自享受窗外的风月景色,表现出主人公的孤傲和闲适。
翻译
明亮的蜡烛照耀着离别的酒杯,山间吐露出深夜的寒冷月光。
公子轻轻吐出落在花枝上的酒,他是当时的豪杰人物。
在寒冬腊月的寂静夜晚,他在寺庙中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仿佛能感受到天宫的清冷。
纸糊的帐幔下,地炉散发出温暖的香气,他独自享受窗外的风月之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夜晚读书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华烛炯离觞"写出了家中灯火辉煌,"山吐四更寒月"则是外界的清冷与深邃。"公子唾花枝玉"中的"公子"指的是读书人,而"唾花枝玉"则是形容其才华横溢,如同口中能吐出花来一般。

"尽一时豪杰"表明了诗人对那些在特定时代内显露出英雄气概和卓越才能的人的赞赏。"三冬兰若读书灯"中的"三冬"意味着时间的长久,而"兰若"则是佛教用语,意指清净,这里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想见太清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高度境界的向往。

"纸帐地炉香暖"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室内生活图景,"傲一窗风月"则是诗人在这宁静中,对窗外的自然景观——微风和明月的自得其乐。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衬,展现了一个追求知识、超脱世俗的心灵世界。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登四望亭观雪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见一般俱是春。

此际全然许和气,于中何处有纤尘。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0)

江月二首·其一

秋江与秋月,谁遣恰相和。

借我蓑衣著,三人亦未多。

(0)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诗梅傲世独深居,气与孤云共捲舒。

客辙每逢樽有酒,剑歌休叹食无鱼。

鲸波坐隔三山外,鹏翼终腾万里馀。

冠玉围金真戏事,醉髯聊复一轩渠。

(0)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

平生英气,叹年来、都付山林泉石。

不作云霄轩冕梦,只拟纶竿蓑笠。

见说湖阴,飞飞鸥鹭,半是君曾识。

梅花时节,试来相与寻觅。

休谩汨没尘埃,浮生能几,镜里催华发。

趁取尊前强健在,莫负花前倾碧。

自遣长须,亲题短句,去约萧闲客。

休教惆怅,梅花飞尽寒食。

(0)

扇子诗·其八十七

蜡面吹香细细斟,青梅不厌绿杯深。

莺儿燕子能饶舌,要问先生学醉吟。

(0)

木香花·其二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

品格虽同香气俗,如何却共牡丹开。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