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眺衡门十里遥,沙堤行水到村桥。
平芜绿尽青山尾,远寺红藏碧树腰。
三径旧栽处士菊,一株新得美人蕉。
习劳不择閒花草,抱瓮沿篱取次浇。
展眺衡门十里遥,沙堤行水到村桥。
平芜绿尽青山尾,远寺红藏碧树腰。
三径旧栽处士菊,一株新得美人蕉。
习劳不择閒花草,抱瓮沿篱取次浇。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首句“展眺衡门十里遥”,诗人站在衡门之上,远眺十里之遥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悠远的情怀。接着,“沙堤行水到村桥”一句,细腻地描绘了通往村庄的小路,水流潺潺,直至村桥,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乡村景象。
“平芜绿尽青山尾,远寺红藏碧树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层次感与色彩对比。绿色的草地一直延伸至山的尽头,而远处的寺庙则在碧绿的树木间若隐若现,红绿相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三径旧栽处士菊,一株新得美人蕉”则转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处士菊”和“美人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最后,“习劳不择闲花草,抱瓮沿篱取次浇”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他不辞辛劳,无论是繁忙还是闲暇之时,都乐于照料周围的花草,甚至亲自提着水瓮,沿着篱笆浇灌,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君不见,魏其失势武安贵,世事人情真可嘅。
侯门冷落宾客稀,独有灌夫不相背。
将军使酒犹如故,酒酣那计丞相怒。
奋然独骂临汝侯,座上齐引去。
籍福按项不肯谢,麾骑缚夫置传舍。
东朝廷辩众不同,贵人岂比老秃翁?
势不足,灌氏族,蜚语上闻婴亦戮。
侯之得失自我耳,宁忍仲儒独先死。
君不见,前朝曾受淮南金,武安若在亦族矣。
绮缘未了,相思记得花前句。
自睡足、镜融残粉,帘卷宿雨。
天边初夜月,似浅照、凝绿芭蕉院宇。
纵留恋、春回素靥,苦展芳心,萦昨梦,无凭据。
影上雕阑,谩说曾相许。
况几度、紫箫吹引,碧凤来去。
莺盟燕约,又还妒、偏属神仙眷侣。
最难遣、韶华易幻,景色多妍情正在,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