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象既饰,罍俎斯具。我郁载馨,黄流乃注。
峨峨卿士,骏奔是务。佩上鸣阶,缨还拂树。
悠悠亿兆,天临日煦。
牺象既饰,罍俎斯具。我郁载馨,黄流乃注。
峨峨卿士,骏奔是务。佩上鸣阶,缨还拂树。
悠悠亿兆,天临日煦。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所作,收录在《梁宗庙歌七首》的第四首中。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排比和对仗手法,每两句构成一组,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或宴会场景。
"牺象既饰,罍俎斯具。" 这两句开篇即以华丽的辞藻铺陈出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牺象"指的是装饰好的祭品,而"罍俎"则是古代用于放置祭品和饮食的器皿,表明一切都已经就绪。
"我郁载馨,黄流乃注。"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宴会上美酒的流淌。"郁"字在此处形容心中的积压之感,而"黄流"则是指美酒。
"峨峨卿士,骏奔是务。"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场中人的高峻和马的奔跑,传达出一种热闹非凡的氛围。
"佩上鸣阶,缨还拂树。" 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其中"鸣阶"可能是指行走在台阶上的声音,而"缨还拂树"则描绘了人物行动中的细节。
整首诗通过对仗工整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个热烈而又庄重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古代宴会或祭祀活动的壮观与盛大。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胜轺车驾边地。
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
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
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岁晚扁舟雪霰边,萧疏与君俱可怜。
向来共厄黄杨闰,别后相逢白发年。
觅句剩烦梅作兴,攻愁直纵酒称贤。
故人一笑诚希阔,得失休论布幔天。
买扁舟、载月过长桥,回首梦耶非。
问往日三高,清风万古,继者伊谁。
惟有茶烟轻扬,零露湿莼丝。
西子知何处,鸿怨蛩悲。
遥想家山好在,正倚天青壁,石瘦云肥。
甚抛奇亸秀,猿鹤互猜疑。
归去好、散人相国,迥升沈、毕竟总尘泥。
须还我,松间旧隐,竹上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