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新笋看成竹,春风去不知。

麦天蚕上早,槐日燕飞迟。

褐短偏怜妇,家贫更惜儿。

十年霜鬓白,未必总因诗。

(0)
注释
新笋:新生的竹笋。
成竹:长成的竹子。
春风:春天的风。
去:离开。
不知:没有察觉。
麦天:麦子成熟的季节。
蚕上早:蚕提前开始结茧。
槐日:槐花盛开的日子。
燕飞迟:燕子飞翔得慢。
褐短:穿着褐色短衣。
怜妇:怜爱妇人。
家贫:家庭贫困。
更惜儿:更加珍惜孩子。
十年霜鬓:十年的白发。
未必:不一定。
总:总是。
因诗:因为写诗。
翻译
新生的竹笋看似成竹,春风离去却未觉。
麦田里的蚕已早早爬上,槐树下的燕子飞得迟缓。
穿着褐色粗布衣的妇人格外怜爱,家中贫困更加珍视孩子。
十年的岁月已让双鬓斑白,这并非全因写诗的辛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自然、对生活有着深刻体会的意境。开篇“新笋看成竹,春风去不知”两句,通过新生的竹笋和不经心的春风,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生长之间的无常关系。接下来的“麦天蚕上早,槐日燕飞迟”则描绘了一幅农事景象,麦田里蚕虫早已开始活动,而槐树下的燕子却悠闲自得地飞翔,这既是对自然界生命节奏的观察,也隐喻了人世间勤劳与悠闲的不同命运。

中间两句“褐短偏怜妇,家贫更惜儿”转向了家庭生活,褐色衣裳通常象征着平民百姓,“偏怜妇”表达了诗人对困苦中的女性所持有的怜悯之情。紧接着的“家贫更惜儿”则进一步揭示了在贫困家庭中,对孩子的关爱与担忧。

最后两句“十年霜鬓白,未必总因诗”则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反思。诗人通过十年的光阴让鬓发变白这一事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所有的白发都仅仅因为吟咏诗书而成?这里诗人可能在反思个人的文学追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访姨兄王斌渭口别墅

枯桑河上村,寥落旧田园。

少小曾来此,悲凉不可言。

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

久歉家僮散,初晴野荠繁。

客帆悬极浦,渔网晒危轩。

苦涩诗盈箧,荒唐酒满尊。

高枝霜果在,幽渚暝禽喧。

远霭笼樵响,微烟起烧痕。

哀荣孤族分,感激外兄恩。

三宿忘归去,圭峰恰对门。

(0)

峨嵋山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

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

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

会须朝阙去,秪有画图看。

(0)

读前集二首·其一

殷璠裁鉴英灵集,颇觉同才得旨深。

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

(0)

谢卢少卿惠千文

庐山有石镜,高倚无尘垢。

昼景分烟萝,夜魄侵星斗。

苞含物象列,搜照鱼龙吼。

寄谢天地间,毫端皆我有。

(0)

闲居拟齐梁四首·其三

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

山翁寄朮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

(0)

寄栖白大师二首·其二

苍苍龙阙晚,九陌杂香尘。

方外无他事,僧中有近臣。

青门玉露滴,紫阁锦霞新。

莫话三峰去,浇风正荡淳。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