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冽天北风,仰视寒云繁。
蛰虫亦坯户,子独在丘原。
路人指此堰,啧啧相与言。
堙废将百年,故道今岂存。
旁有蒋子池,沮洳无根源。
耕者病夏畦,拥耒涕潺湲。
念子不惮劳,塞茅手自掀。
忽报故道出,万锸如雷喧。
堰成争来观,矗若千丈垣。
少壮始从仕,功绩已可论。
他时当不朽,名配谢公墩。
冽冽天北风,仰视寒云繁。
蛰虫亦坯户,子独在丘原。
路人指此堰,啧啧相与言。
堙废将百年,故道今岂存。
旁有蒋子池,沮洳无根源。
耕者病夏畦,拥耒涕潺湲。
念子不惮劳,塞茅手自掀。
忽报故道出,万锸如雷喧。
堰成争来观,矗若千丈垣。
少壮始从仕,功绩已可论。
他时当不朽,名配谢公墩。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北风吹过,天空阴冷,连蛰伏的昆虫也紧闭洞口的情景。诗人刘子仪独自在丘陵原野上劳作,修缮废弃的堰堤。路人见到此景,纷纷议论其长久未用,怀疑旧道是否尚存。附近有一蒋姓池塘,水势低洼,农田灌溉困难。农夫们因夏日田间劳作辛苦,听到刘子仪挖掘的消息,泪流满面,感叹他的辛勤。当他们听说旧道重现,众人合力挖掘,场面热烈如雷鸣。堰堤建成后,人们争相前来观看,惊叹其高大坚固。诗人赞扬刘子仪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才能,他的功绩日后必能流传,名声堪比古代名臣谢公墩。整首诗赞美了刘子仪的勤劳和贡献,以及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峨嵋月入平羌水,叹息吾行俄至此。
谪仙一去五百年,至今醉魂呼不起。
玻瓈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
饮如长鲸渴赴海,诗成放笔千觞空。
十年看尽人间事,更觉曲生偏有味。
君不见蒲萄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
新晴天宇色正青,群鸿高鶱在冥冥。
儿童相呼共仰视,我亦扶杖来中庭。
丰年到处稻粱满,胡不暂下栖沙汀。
应须江海寄旷快,肯为霜雪嗟飘零。
书生可笑不自喜,憔悴久剪笼中翎。
鸥波万里每愧杜,鹤化千载知非丁。
风前哀号漫激烈,月下孤影常竛竮。
诗成欲写复懒去,诵似溪友声泠泠。
江云傍檐山雨细,羁客空堂卧荒翳。
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柢。
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壮游不复记坠鞭,夜语谁能怀拥髻。
诗情已减但微吟,酒戒渐坚才小哜。
从今更拟著幽禅,半世伥伥真误计。
九十衰翁身尚健,流年过眼如奔电。
忆昔初来对行在,衫鬓青青接英彦。
中间亦尝走梁益,万里凭高望乡县。
散关驿近柳迎马,骆谷雪深风裂面。
东归却寻书生事,误长诸儒集贤院。
乞身七年罪未除,君恩尚许宽严谴。
痴顽亦复病不死,春到故园家酿美。
雨馀草长四野青,日落烟生半山紫。
我昔过钓台,峭石插江渌。
登堂拜严子,挹水荐秋菊。
君看此眉宇,何地著荣辱。
雒阳逢故人,醉脚加其腹。
书生常事尔,乃复骇世俗。
正令为少留,要非昔文叔。
平生陋范晔,琐琐何足录。
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年过七十日夜衰,羸然骨立不支持。
一身百病作无时,饭且不足那论医。
镜中之人定是谁,面骨突兀鬓成丝。
买棺作冢计已迟,一旦宁免累诸儿。
门前湖山可遨嬉,心虽欲往力不随。
左车牙脱吁可悲,问汝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