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月窟,伏棐几。为我用,贮清泚。端溪石,澄心纸。
陈玄氏,毛锥子。
微我润泽乌用汝,同列无哗听驱使。
舍月窟,伏棐几。为我用,贮清泚。端溪石,澄心纸。
陈玄氏,毛锥子。
微我润泽乌用汝,同列无哗听驱使。
这首诗《金铜蟾蜍砚滴铭》是唐代诗人李煜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文房四宝——砚台、笔、纸、墨的珍贵与价值,以及它们在文人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句“舍月窟,伏棐几”描绘了文人书房的环境,月窟象征着宁静的夜晚,棐几则是放置文具的书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创作氛围。接着,“为我用,贮清泚”强调了砚台的功能,即用来研磨墨汁,保持其清澈和流动性,以便于书写。
“端溪石,澄心纸”提到了砚台和纸张的材质,端溪石产自广东端溪,质地细腻,适合制作砚台;澄心纸则以其洁白、光滑、耐用著称,是高质量书写材料的代表。这两句赞美了文房用品的高品质。
“陈玄氏,毛锥子”中,“陈玄氏”可能是指古代的制笔工艺,暗示了笔的质量和制作工艺的重要性;“毛锥子”指的是毛笔,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其毛质柔软且富有弹性,能够写出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
最后,“微我润泽乌用汝,同列无哗听驱使”表达了对文房用品的依赖与尊重,意为如果没有这些文具的润泽作用,它们的存在将失去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这些工具的驾驭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房用品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长眉柳叶交青条,玉花娇面垂云髫。
湖波蓝色春寥寥,大堤新曲干银霄。
翠丝络马金袅腰,香风随步烟飞飘。
芳亭深杳传金貂,一笑嫣然轻百绡。
欢娱未了日晷短,城鼓咿咿续复断。
鸣鞭夜月入鸡关,碧山皎皎水潺潺。
飘流踪迹,趁春来、还趁春光归去。
九十韶华能几许,著意留他不住。
趱柳催花,摧红长翠,多少风和雨。
蜂闲蝶怨,尽凭枝上莺语。
归棹去去难留,桃花浪暖,绿涨迷津浦。
回首重城天样远,人在重城深处。
惜别愁分,凝暗有泪,总寄阳关句。
不堪肠断,恨随江水东注。
坐对梅花笑,还记初度年时。名利事,总成非。
漫老矣何为。吴山夜月闽山雾,回首鬓影如丝。
懒更问,斗牛箕。强凭醉成诗。闲思。
嗟飘泊,浮云飞絮,曾跌荡、春风柘枝。
便万里、金台筑就,已长分采药庞公,誓墓羲之。
百年正尔,一笑尊前,儿女牵衣。
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
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
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