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
《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全文
宋 / 丁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īsòngxuānjìnfènghóngxiāofēnglóngcháliǎnchánshī
sòng / dīngwèi

jiānlóngbèihuǒqiánchūncuìhóngxiāoyùnyǎnxīn

pǐnwèizhìgāoshuíshuānglínshùxiàshàngchéngrén

注释
密缄:密封。
龙焙:龙井茶的烘焙。
火前春:炉火前的春天气息。
翠字:翠绿色的茶叶。
红绡:红色的薄绸。
熨眼新:映入眼帘的新鲜感。
品味:品尝。
至高:最顶级的。
谁合得:谁能领略。
双林树下:双林寺下的隐士。
上乘人:高人,顶尖人物。
翻译
密封着的龙井茶在炉火前烘焙,翠绿的茶叶和红色的丝巾映入眼帘,清新无比。
谁能品尝到这极致的美味,那一定是双林树下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人物丁谓的作品,名为《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工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密缄龙焙火前春" 这一句描写的是春天时节,龙焙(一种烧制茶叶的工具)前的热气蒸腾的情景。"翠字红绡熨眼新" 则是形容一种名叫“红绡”的丝绒精美绝伦,用以包裹的茶叶如同刚熏过的眼睛般明亮。

接下来的两句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茶的极致赞赏和享受。这里的“品味至高”指的是这红绡包裹的龙字茶,其味道已经达到顶峰;而“双林树下上乘人”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诗人或许是在一片宁静的林间,与高僧共享此茶,体验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厚情感,还透露出了对佛法的尊崇和追求。通过这短短几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丁谓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寻找平衡和升华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丁谓

丁谓
朝代:宋   字:谓之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生辰:966-1037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猜你喜欢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十四

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

名传一纸榜,兴管九衢花。

荐听诸侯乐,来随计吏车。

杏园抛曲处,挥袖向风斜。

(0)

翰林作

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

浮生渐老年随水,往事曾闻泪满巾。

已觉远天秋色动,不堪闲夜雨声频。

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0)

僧檐前独竹咏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0)

怀汶阳兄弟

回看云岭思茫茫,几处关河隔汶阳。

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天高霜月砧声苦,风满寒林木叶黄。

终日路岐归未得,秋来空羡雁成行。

(0)

和州留别穆郎中

播迁悲远道,摇落感衰容。

今日犹多难,何年更此逢。

世交黄叶散,乡路白云重。

明发看烟树,唯闻江北钟。

(0)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犹是南州吏,江城又一春。

隔帘湖上月,对酒眼中人。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