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一个年幼凤凰雏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后辈的期望和教育的重视。诗人王安石以其特有的笔法,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贵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外孙成长的殷切关怀。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这里,凤凰作为吉祥神鸟的象征,其“眉目分明”形容之甚细腻,显示出诗人对其外孙天资聪颖、机灵可爱的赞赏。同时,“画不如”则是对现实与艺术之间差距的一种调侃,意味着即便是精妙的绘画也无法捕捉到真实生活中凤凰雏的生动神采。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诗人指出在年幼时,就应当培养孩子对果实(这里的梨和栗代表了自然界的果实)的喜爱,这里寓意着培养孩子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心。至于“长成须读五车书”,则是对于孩子长大后,必须广泛阅读、深入学习的期望。“五车书”源自《孟子》,代表了大量的经典著作,是古代对学问渊博的一种形容。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文化知识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书卷,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后辈的期望,即希望他们既能保持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又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知识。
厓当窈曲更通明,似敞高轩数百楹。
玉黍扫空俄复积,石田抛久可曾耕。
蜿蜒神物何年化,黯惨寒云尽日横。
老去自怜无记性,两回来往路还生。
肃肃奉皇命,驾言往藩方。
朱衣炫朝暾,玉节明秋霜。
从容使事毕,昼锦过故乡。
貤封及二代,丘原贲龙章。
林峦改颜色,草木增辉光。
父老携儿童,争观填道旁。
问公何以然,渥恩异寻常。
公本清庙器,誉望倾班行。
明时典邦礼,淳风还虞唐。
圣心夙简在,宠数且未央。
四牡蚤还朝,钧衡待岩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