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凭绿映。正蜂差蝶敕,同引游兴。
早起梳头,好注兰膏,新妆自看鬟影。
相携女伴寻香去,还再顾、菱花小镜。
踏青苔、香印留痕,惯向花阴僻径。
懊恨花梢无状,一枝低亚处,偏近珠领。
欲倩东君,诉与花神,小立碧梧金井。
前头姊妹都回望,闻娇唤、几声低应。
待行行、重觅遗钗,更向曲阑閒凭。
红凭绿映。正蜂差蝶敕,同引游兴。
早起梳头,好注兰膏,新妆自看鬟影。
相携女伴寻香去,还再顾、菱花小镜。
踏青苔、香印留痕,惯向花阴僻径。
懊恨花梢无状,一枝低亚处,偏近珠领。
欲倩东君,诉与花神,小立碧梧金井。
前头姊妹都回望,闻娇唤、几声低应。
待行行、重觅遗钗,更向曲阑閒凭。
这首《疏影·入花丛抓鬓》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春日女子在花丛中嬉戏、赏花、梳妆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活气息。
词的开篇“红凭绿映”,以红花绿叶的对比,渲染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正蜂差蝶敕,同引游兴”两句,通过蜜蜂和蝴蝶的忙碌,进一步烘托出春日的热闹与生机。接下来的几句“早起梳头,好注兰膏,新妆自看鬟影”,细腻地描绘了女子清晨梳妆打扮的情景,展现出女性对美的追求和自我欣赏的心态。
“相携女伴寻香去,还再顾、菱花小镜”则展现了女子与同伴一同赏花、游玩的欢乐场景,同时通过“菱花小镜”的细节,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随后的“踏青苔、香印留痕,惯向花阴僻径”,描绘了女子在花丛中漫步,留下足迹的自然情景,体现了她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探索精神。
“懊恨花梢无状,一枝低亚处,偏近珠领”这一句,通过女子对花朵姿态的观察,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细腻情感。接下来的“欲倩东君,诉与花神,小立碧梧金井”,则是女子希望借助自然之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浪漫而略带神秘色彩的想象。
最后,“前头姊妹都回望,闻娇唤、几声低应。待行行、重觅遗钗,更向曲阑閒凭”,描绘了女子在游玩过程中与同伴的互动,以及她在寻找遗失物品时的悠闲姿态,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疏影·入花丛抓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女性在春日赏花、梳妆、游玩的生活片段,既表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
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
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桩。
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绐青油幢。
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哤。
为花作辨谁氏子,谬妄补入黄钟腔。
耳庸目陋惑世俗,其罪不能三赦憃。
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
诗筒往来捷于响,夜发严鼓声逢逢。
咨尔岳为谢此老,壮哉寸管飞涛江。
井田变阡陌,万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过民自民。
汉名反秦火,当与三代邻。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宁知古井田,不为赋税湮。
百亩官所予,无甚富与贫。
所为经界者,要使风俗淳。
岂为横江网,竭不遗一鳞。
乃知三代时,官与民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与笑颦。
孰云汉田制,顾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问,汉已掎摭狺。
谁其起邹叟,重与毕战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