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圹风高一欠伸,平生俯仰已成陈。
老天无意独穷我,直道有时能误人。
悔不可追身是胆,怒何堪触腹生鳞。
忍饥罢乞祠官禄,只么扶犁亦幸民。
野圹风高一欠伸,平生俯仰已成陈。
老天无意独穷我,直道有时能误人。
悔不可追身是胆,怒何堪触腹生鳞。
忍饥罢乞祠官禄,只么扶犁亦幸民。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感怀(其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生活困顿与社会不公的诗作。
"野圹风高一欠伸,平生俯仰已成陈。"
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自己的心境。"野圹"指的是田野间的小水沟,"风高"则是形容环境的荒凉与萧瑟,而"一欠伸"可能意味着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身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压抑。"平生俯仰已成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淡而又充满挫折的人生的感慨,"俯仰"通常指的是历史的长河,看来诗人将自己的经历与历史相比较,感到自己的遭遇早已被时间所湮灭。
"老天无意独穷我,直道有时能误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老天"在这里是指自然或上苍,诗人感慨于自己似乎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而"直道有时能误人"则是说世事的无常,有时候甚至会误解一个人。
"悔不可追身是胆,怒何堪触腹生鳞。"
这两句诗强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冲突与挣扎。"悔不可追"说明了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而"身是胆"则形容自己对未来充满恐惧和不安;"怒何堪触腹生鳞"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不公正的愤怒,"触腹生鳞"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忍饥罢乞祠官禄, 只么扶犁亦幸民。"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妥协之表达。"忍饥罢乞祠官禄"说明了诗人在极度困苦中不得不求助于官方的救济,而"只么扶犁亦幸民"则表现出即便是在贫穷中,能够得到一点点帮助也是一种福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同时也揭示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