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
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
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桩。
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绐青油幢。
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哤。
为花作辨谁氏子,谬妄补入黄钟腔。
耳庸目陋惑世俗,其罪不能三赦憃。
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
诗筒往来捷于响,夜发严鼓声逢逢。
咨尔岳为谢此老,壮哉寸管飞涛江。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
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
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桩。
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绐青油幢。
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哤。
为花作辨谁氏子,谬妄补入黄钟腔。
耳庸目陋惑世俗,其罪不能三赦憃。
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
诗筒往来捷于响,夜发严鼓声逢逢。
咨尔岳为谢此老,壮哉寸管飞涛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再用韵酬朱行甫》。从诗中可以看出方岳在梦境中与翠凤交流的情景,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首句“梦中翠凤飞来双”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翠凤是古代神话中的瑞鸟,其出现预示着吉祥与高洁。紧接着,“驾言后土逊名邦”表明诗人在梦中不仅遇见了翠凤,还驾御言语之车游历于广袤的土地和著名的地方,显示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
“手持玉简判红紫”则描写了一种审美与品鉴的行为,玉简象征着高雅的文化品味,而“判红紫”则是指通过诗歌来评判世间万物之美。紧接着,“敛袂欲以诗城降”显示出诗人对诗歌力量的信仰,他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来征服和净化尘世。
接下来的“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则表现了诗人在梦中受到翠凤邀请,进入一个美轮美奂的空间,与翠凤一同欣赏宇宙之美。这里,“粹容”指的是翠凤的清净面容,“日月角”象征着时间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而“玲珑窗”则是一种精致细腻的艺术形态。
随后,“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桩”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他希望能够通过诗歌回到纯净的理想世界,而“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绐青油幢”则是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留传后世,以补充前人的遗缺。
接着,“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人很少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他对那些能与之交流心灵的朋友的珍视。这里,“载酒嘉宾”是指携带美酒,与知己共饮,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哤”则是一种对世俗谬误的批评与警示,“黄冠”通常象征着道士或仙人,但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那些自称有高深知识却实则虚妄的人。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花言巧语。
“为花作辨谁氏子,谬妄补入黄钟腔”表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批判,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诗歌来纠正那些不真实的历史记载,并将其融入到诗歌艺术之中。
“耳庸目陋惑世俗, 其罪不能三赦憃”则是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庸俗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批判,他认为这些错误的观点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而“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则是一种自我肯定,朱云之孙是指诗人自己,他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气骨”在这里形容的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和艺术风貌。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则是一种坚持个人艺术追求的态度,诗人不愿意跟随世俗的审美标准,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价值观。
最后,“诗筒往来捷于响,夜发严鼓声逢逢”描绘了一种文学创作的热烈氛围,以及诗歌传递情感的迅速与强烈。这里,“诗筒”可能是指诗人的笔或墨,“捷于响”则形容诗歌创作的敏捷和自然,而“夜发严鼓声逢逢”则象征着文学艺术在夜晚的激励下,产生了强烈的声音。
整首诗展现了方岳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洁追求,以及他对于世俗观念与审美标准的批判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北宋时期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地接三吴口,人操众楚音。
树迷晴漠漠,花乱夕森森。
碧是当时血,春非往日心。
翻思当矢石,犹暇惜冠簪。
丞相戈如雪,将军志比金。
仓皇惊破竹,踊跃念披襟。
壤堞仍存旧,高标独峙今。
星河垂绮户,云雾出琪林。
鸟去苍茫阔,帆归迤逦深。
诸天欣共赏,胜地肃同临。
突兀雄连栋,依微隔远岑。
紫霄停广乐,白日閟层阴。
倒影何多美,空歌试一吟。
悠悠江海兴,冉冉市尘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