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洞庭湖畔的迷人景象,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旧游的怀念。开篇“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即刻画出一个宛如梦境的洞庭湖秋色,湖水与天相接,显得格外宁静而悠远。
接着,“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孟尝君的敬仰之情,并且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受。孟尝君曾在此地豪爽地宴请宾客,而今只有诗人一人在楼上吟咏,显得十分寂寞。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则写出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湖面上的波光粼粼,仿佛可以看见那平静的水流。这不仅描绘了景色,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旧游的无限留恋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再次回到那古老的岸边,那些曾经停靠的小船(僧窗)旁,去回味那些美好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感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东风扇微和,万卉敷春阳。
盈盈桃李花,烂然竞容光。
绵绵路傍草,根株亦交相。
及时起凉飙,零落随秋霜。
争如谷中兰,清标压群芳。
虽无艳冶姿,而有冷淡香。
奈何岁华晚,保此故意长。
伤哉绿绮琴,纫佩罗衣裳。
视彼同心人,德音实难忘。
春深湖水碧如天,雨后云峰翠作钿。
好是人家临水住,柴扉开近白鸥边。
白鸥飞处林塘迥,苍松影落莓苔静。
不放狂尘过板桥,还从清士寻萝径。
过午北窗残梦醒,间吟步上水心亭。
看尽征帆投极浦,方听渔唱满前汀。
野翁载鹤来何处,授与千钱堪买取。
会待他时养性驯,相随湖上寻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