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拟河阳麦两岐,东郊嘉稷转堪疑。
干戈闽海初宁日,水旱东南洒泪时。
词客有情歌盛美,长安无计起疮痍。
年来疾病思田里,惭愧河间稼猎诗。
敢拟河阳麦两岐,东郊嘉稷转堪疑。
干戈闽海初宁日,水旱东南洒泪时。
词客有情歌盛美,长安无计起疮痍。
年来疾病思田里,惭愧河间稼猎诗。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叶春及所作,名为《惠安有三岐麦六岐稷士民赋诗赠奉答(其二)》。叶春及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与人民生活的关注。
首联“敢拟河阳麦两岐,东郊嘉稷转堪疑”以河阳麦两岐的典故开篇,暗喻社会的和谐与丰收景象,同时也引出对东郊嘉稷的疑问,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安定因素。
颔联“干戈闽海初宁日,水旱东南洒泪时”描绘了战争与自然灾害给东南地区带来的苦难,特别是闽海初宁之后,仍有许多人因水灾旱灾而流离失所,饱受痛苦。
颈联“词客有情歌盛美,长安无计起疮痍”则从侧面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繁荣景象的歌颂,同时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的无奈和同情,长安作为都城,虽繁华依旧,但无法解决广大民众的疾苦。
尾联“年来疾病思田里,惭愧河间稼猎诗”表达了诗人对近年来疾病频发、百姓思念田园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对自己未能有效帮助民众,只能创作田园诗歌表达哀愁而感到羞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描绘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双鬓旧时青。偷换星星。有人沧海吊浮生。
怅望凤城烟柳外,一片秋声。断拍倚孤檠。
怨曲愁听。酒肠化泪泪成冰。
翠袖红巾谁替揾,百感新亭。
西泠门望花宜馆,清芬百年长守。
楼武銮坡,连镳■节,环颋同朝稀觏。宸筵简授。
记宣室嘉谟,席前迟漏。
炬冷金莲,御香犹涴旧襟袖。
沧江一卧岁晚,芰衣轻换了,鸥鹭呼友。
甲子编诗,阳秋订史,乐事名山自有。神仙眷耦。
羡德父书成,易安题后。趁鹤南飞,五湖方载酒。
玉镜留盟,蕊珠证果,彩鸾一纸人间。
攀桂仙郎,艳称璧合良缘。
娲皇莫补情天缺,望银河、风引舟还。
护遗芬、宝扇徵题,故剑同看。
黄门老去犹追感,诵凄清诔笔,永眷钗钿。
慧业三生,外家曾溯渊源。
粲花诗句簪花字,付燃脂、集里流传。
丽金箱、片羽光芒,增色彤编。
翠阴依旧閒庭院,惊时乍听清响。
翳日高栖,嘶风递送,如诉炎凉无恙。声声报爽。
到深柳堂中,早荷池上。
倦耳醒初,昼长聊复伴孤唱。
年年丝鬓对汝,露餐空自洁,凄调同赏。
消夏光阴,吟秋信息,暗里偏增惆怅。宫魂梦想。
任新曲频翻,别枝休傍。抱叶生涯,夕阳红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