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刳木引泉过,霭霭茶霏散碧萝。
芝涧忽闻山雨到,竹窗分得夜凉多。
遥遥刳木引泉过,霭霭茶霏散碧萝。
芝涧忽闻山雨到,竹窗分得夜凉多。
这首诗描绘了闲居初夏时节的宁静与清幽之感。诗人以“遥遥刳木引泉过”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引水入居的自然景象,仿佛是将山间清泉引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接着,“霭霭茶霏散碧萝”一句,通过轻柔的雾气和飘散的茶香,以及翠绿的藤蔓,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清新。
“芝涧忽闻山雨到”则巧妙地引入了一丝动态,山雨的突然降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喧嚣,反而为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竹窗分得夜凉多”则是对这一变化的回应,夜晚的凉意在竹窗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沉,与白天的清凉形成对比,也暗示着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高堂酒醒闻如愿。铜弦脉脉秋风怨。收泪把花枝。
玉栊朝去时。评香成宴寂。容易辜芳夕。
负尽卅年心。山深海更深。
天上昙云,人间璧月,春华容易消沉。
十七雏年,辛劳空豢灵禽。
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
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
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
怨声声,落叶寒蝉,空费追寻。
野烟直。疏柳依依弄碧。
长亭路、尊酒送君,席帽黄尘黯行色。回头念故国。
憔悴长安倦客。
芦花外、秋水自生,一夜愁心抵千尺。前欢坠无迹。
只旧日斜阳,红上离席。一声珍重调眠食。
看玉盏未釂,锦车何在,漫天烟草失故驿。
隔形影南北。心恻。泪痕积。叹送客天涯,如此岑寂。
飘零俊侣愁无极。剩日暮穷巷,几声风笛。
黄昏残雨,却又向,梦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