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昙云,人间璧月,春华容易消沉。
十七雏年,辛劳空豢灵禽。
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
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
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
怨声声,落叶寒蝉,空费追寻。
天上昙云,人间璧月,春华容易消沉。
十七雏年,辛劳空豢灵禽。
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
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
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
怨声声,落叶寒蝉,空费追寻。
这首《高阳台·哭孝先》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诗人邹韬为悼念其子孝先所作。孝先在十七岁时英年早逝,邹韬以此词表达对儿子的深切怀念和哀痛之情。
词中以“天上昙云,人间璧月”开篇,将儿子的离世比作昙花一现,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着,“春华容易消沉”一句,表达了对儿子青春岁月易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描绘了儿子生前的美好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灵魂归宿的疑问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念之情比作无法排解的痛苦,与秋夜的蟋蟀哀鸣相呼应。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则表达了父亲在晚年失去爱子的悲痛,泪水无法言表的哀伤。最后,“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强调了父子间的情感纽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心中也永远留有对儿子的思念。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儿子生前美好回忆的追忆和对失去儿子后无尽哀思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