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羃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
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羃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
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初次攀登千峰之时,每个峰都显得格外秀丽。然而,当抵达嵩山脚下,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座高峰的雄伟,使其他众多山峰相形见绌。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赞美,更是诗人心中那股不可摧毁的意志和力量,如同撑开天地一般。在这种气势下,四面八方都被这股力所张弛,而广阔的大地也托举着高远厚实。诗中云层连接着上国之境,秀丽的色彩连绵至楚地的丛林。众多峰峦不再显得尖锐崎岖,只为衬托这真正的巍峨山脉增添风光。这样的景象,不仅是数倍十百倍的美好,甚至超越了常人所能想象的八九折之境。而诗人的身躯,如同一草一木般渺小,却又不甘心只是欣赏而已,想要将这份美好据为己有。面对这样的景色,再有什么言辞能够形容呢?只是一番闲聊,留给那些河边的老叟去品味吧。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展现了自然山川的壮丽以及人类精神的不可征服。
雾锁春风,烟埋秋月,一生心事全休。
恰雨窗吊古,检点鸳俦。
多少名姝珠泪,虚染就、锦笔银钩。
伤情处,金环不见,玉叶空留。
抬头,斜阳荒冢,原来是绮阁妆楼。
怅尘缘虽破,梦境难收。
说甚裁云好手,也几度、惊彻鸡筹。
沉吟久,知音罕嗣,若个能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