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寻山屐,闲穿近郭村。
眼明山净绿,心爱水清喧。
幽事付馀日,狂歌终放言。
地经殊代远,名为老僧存。
境胜醒朝梵,蔬甘饱夕飧。
僧应只灵运,客或是文园。
觅句闻吴咏,投文吊楚魂。
梦时惊远籁,背喜曝微暾。
历井窥云窟,穷山绕石根。
蹇驴当复跨,促席未容温。
儿辈休嗤点,吾曹自引援。
浊醪聊共把,蠹简付重论。
归和山中句,挑灯老眼昏。
闻说寻山屐,闲穿近郭村。
眼明山净绿,心爱水清喧。
幽事付馀日,狂歌终放言。
地经殊代远,名为老僧存。
境胜醒朝梵,蔬甘饱夕飧。
僧应只灵运,客或是文园。
觅句闻吴咏,投文吊楚魂。
梦时惊远籁,背喜曝微暾。
历井窥云窟,穷山绕石根。
蹇驴当复跨,促席未容温。
儿辈休嗤点,吾曹自引援。
浊醪聊共把,蠹简付重论。
归和山中句,挑灯老眼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紫芝在山间漫步,与禅师道场的静谧氛围相融合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感悟。
首联“闻说寻山屐,闲穿近郭村”,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他穿着登山鞋,在靠近城郊的村庄里悠闲地行走。这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也预示了接下来将要展开的一段自然之旅。
颔联“眼明山净绿,心爱水清喧”,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描绘了山色的清新与水声的悦耳。这里的“清”字不仅指水的清澈,也暗含了心灵的纯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颈联“幽事付馀日,狂歌终放言”,表达了诗人愿意将日常琐事暂时放下,享受当下,以狂放的歌声释放内心的情感。这一联展示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尾联“地经殊代远,名为老僧存”,则转向对历史的感慨,虽然时间久远,但禅师的精神依然存在。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精神传承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的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百鸟共戴凤,惟欲凤德昌。
愿凤得其辅,咨尔孰可当。
百鸟告尔间,惟乌最灵长。
乃呼鸟与鹊,将政庶鸟康。
乌时来佐凤,署置且非良。
咸用所附己,欲同助翱翔。
以燕代鸿雁,传书识暄凉。
鸲鸽代鹦鹉,剥舌说语详。
秃鸧代老鹤,乘轩事昂藏。
野鹑代雄鸡,爪觜称擅场。
雀豹代雕鹗,搏击肃秋霜。
蝙蝠尝入幕,捕蚊夜何忙。
老鸱啄臭腐,盘飞使游扬。
鸺鹠与枭鵩,待以为非常。
一朝百鸟厌,谗乌出远方。
乌伎亦止此,不敢恋凤傍。
养子颇似父,又贪噪豺狼。
为鸟鸟不伏,兽肯为尔戕。
莫如且敛翮,休用苦不量。
吉凶岂自了,人事亦交相。
昔君乘紫骝,来猎荒城下。
复乘紫骝去,不逢亭长骂。
溪风欲涉时,山雪独归夜。
此趣信所谙,羁官莫悲叱。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剪纨成薄质,谁将拟月轮。
闵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
及至为时用,岂必画美人。
何忧秋风来,退保藏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