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一》
《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

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

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

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代名亭的追思与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中景物的幽静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以“千古”二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名亭历史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引出对与之共赏美景之人的思念。这里的“此道”既指名亭所在的路径,也暗含了与之相知相赏的友情之道。

颔联“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芳树”的深绿与“长天”的白尽分别比作“洒血”与“寒星”,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凄美,更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洒血”则可能寓指生命的牺牲或情感的付出;而“长天”与“寒星”则代表了时间的永恒与孤独的存在。

颈联“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香绡(一种丝织品)与龙脑(一种香料)的易剥,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而“冷露”与“怯鹤形”则表现了环境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敏感。

尾联“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转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人最喜见到“健儿”(勇敢之人)归来,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体现。同时,“手泽”(手迹或亲手所为的事物)与“夕膳荐馀馨”(傍晚的食物散发出的香气)则寓意着生活的温馨与满足,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对友情与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感悟。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其一

云梦江头见故城,人间四十载垂名。

马蹄践处东风急,鸡舌销时北阙惊。

岳客出来寻古剑,野猿相聚叫孤茔。

腾身飞上凤凰阁,惆怅终乖吾党情。

(0)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十

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西归使者骑金虎,亸鞚垂鞭唱步虚。

(0)

浐川寄进士刘驾

我家不背水,君身不向越。

自是相忆苦,忽如经年别。

山家草木寒,石上有残雪。

美人望不见,迢迢云中月。

(0)

赠卢夫人

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

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

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

(0)

杨柳枝词

雾撚烟搓一索春,年年长似染来新。

应须唤作风流线,系得东西南北人。

(0)

王逸人隐居

一径入千岑,幽人许重寻。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石转生寒色,云归带夕阴。

却愁危坐久,看尽暝栖禽。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