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今谁托,飘然未有归。
先生作诗瘦,稚子食言肥。
未忍萤枯死,甘随鹢退飞。
故人取坚坐,不为赋无衣。
四海今谁托,飘然未有归。
先生作诗瘦,稚子食言肥。
未忍萤枯死,甘随鹢退飞。
故人取坚坐,不为赋无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本中在海陵的杂兴之一,通过对比“先生”与“稚子”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萤火虫”和“鹢鸟”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四海今谁托”,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表达了对当今世事的感慨,暗示着对归属感的追寻。接着,“飘然未有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漂泊不定、无所依托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氛围。
“先生作诗瘦,稚子食言肥。”这一对比鲜明的句子,生动地刻画了“先生”与“稚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先生”以诗为伴,精神世界丰富而深邃,但或许也因此显得更为孤独与清瘦;而“稚子”则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但这种满足是否真正带来了内心的充实,值得深思。
“未忍萤枯死,甘随鹢退飞。”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萤火虫”与“鹢鸟”作为情感寄托的对象。萤火虫虽小,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愿轻易消逝;而鹢鸟则选择随风而行,展现了一种自由与洒脱的态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由与坚持的向往。
最后,“故人取坚坐,不为赋无衣。”这句话通过“故人”的形象,强调了友情与坚韧的重要性。即使在困境中,有朋友相伴,便能共度难关,不必担心衣食之忧。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自然等多方面深刻的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
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
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
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
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
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
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
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
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
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
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
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
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
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
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无一歌》【元·李道纯】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https://shici.929r.com/shici/xpc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