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儒冠服草莱,残经重抱到燕台。
只愁错认文园病,特觊金茎赐露来。
老谢儒冠服草莱,残经重抱到燕台。
只愁错认文园病,特觊金茎赐露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学者辞别故土,携带旧书前往京城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的情景。诗人以“老谢儒冠服草莱”开篇,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儒士,离开乡野,身着儒服,满怀期待与忧虑地踏上赴京之路。接着,“残经重抱到燕台”一句,既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珍视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他可能已年事已高,所剩可传授的知识有限。
“只愁错认文园病”,这里的“文园病”借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因病而不能参与国家大事,暗含了主人公担心自己年老体衰,可能无法胜任或被误认为有病而影响考取功名的心情。“特觊金茎赐露来”则表达了他对能得到朝廷认可,获得恩赐的渴望,象征着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知识价值的坚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知识传承的深情,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理想实现的强烈渴望。
荀吴伐鲜虞,钜鹿围其鼓。
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
好恶苟弗愆,民皆知适所。
弗赏为失信,赏恶则何取。
欲城而迩奸,所丧多无补。
鼓人杀叛人,缮备更守禦。
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
民犹有食色,姑修而城拒。
食竭告力尽,取之方振旅。
不纳叛仍当,不抚降何处。
信如待食竭,菅命岂弗苦。
何云不戮一,谬托怠弗贾。
子鱼诮宋襄,致志鼓儳可。
设其爱二毛,则如服于楚。
比义可知非,何事丘明叙。
浮夸真定评,吾闻之韩愈。
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
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
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休休。
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
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
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
云窗内、閒吟閒写,与尔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