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蔚偨池閜砢间,红楼高出俯前山。
底须游目役神思,静领几馀片刻閒。
翠蔚偨池閜砢间,红楼高出俯前山。
底须游目役神思,静领几馀片刻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扶楼的环境与氛围。
首句“翠蔚偨池閜砢间”,以“翠蔚”形容楼阁周围绿意盎然的景致,仿佛翠色弥漫在池塘与石堆之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偨池閜砢”巧妙地运用了叠词,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韵律美。
次句“红楼高出俯前山”,转而描绘了翠扶楼本身的雄伟与高耸,红砖砌成的楼阁矗立于群山之上,俯瞰着前方的山脉。这一句不仅突出了建筑的色彩与高度,也暗示了其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仿佛是人间与仙境的连接点。
接着,“底须游目役神思”,诗人提出疑问,似乎在思考为何要四处游目骋怀,劳神费力。这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享受并非在于奔波与忙碌,而是在于静心领略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最后,“静领几馀片刻閒”,诗人给出了答案——在静谧中领受生活中的闲暇时光。这里强调了“静”字,意味着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通过观察、感受身边的细微之处,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
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
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
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
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
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
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
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
湖南多爽处,羡子片帆还。
秋影清涵水,烟痕淡著山。
兰风香楚佩,竹泪冷湘斑。
见说诛茅地,江头只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