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谒司空,云山知几重。
碛遥来雁尽,雪急去僧逢。
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旧房闲片石,倚著最高松。
何故谒司空,云山知几重。
碛遥来雁尽,雪急去僧逢。
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旧房闲片石,倚著最高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名为《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诗中表达了对远行僧侣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高洁山脉和深远境界的赞美。
"何故谒司空,云山知几重。"
这里诗人设问自己为何要到司空(李司空)处去,而后解答说是因为那边的云山层峦叠嶂,意味着这是一段精神上的探求和向往。
"碛遥来雁尽,雪急去僧逢。"
“碛”指的是高远的山峰,“碛遥来雁尽”形容远方归来的大雁已经到达山巅,而“雪急去僧逢”则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僧侣在这急促的雪中匆忙离去。这里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送别之情。
"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清磬”指的是清脆的磬声,“先寒角”则是山谷间清晨的寒风。“禅灯”代表着佛家禅定的智慧光芒,而“彻晓烽”则形容了黎明时分,黑暗逐渐驱散,曙光初照。这两句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赞赏与向往。
"旧房闲片石,倚著最高松。"
“旧房”指的是久远的寺庙,“闲片石”则是散落在那里的小石头。“倚著最高松”形容僧侣依靠着最高处的松树。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世俗的画面,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向佛法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行僧侣的不舍与送别之情。
宦游南北,月明何处不相随。十年九赋新词。
今夜清光如许,无以侑金卮。
想叨居此职,著甚推辞。临风再思。是有句欲来时。
除却广寒人见,尘世谁知。
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秋影里、醉写乌丝。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
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
衲被蒙头,草鞋著脚,风雨萧萧秋意深。
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
看谷变、陵迁古又今。
便离骚经了,灵光赋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
试问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长垂不上襟。
掀髯笑,一杯有味,万事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