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
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
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
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
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
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
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
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
这首诗《寄独孤处士》是唐代诗人栖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后的一番情谊与感慨。
首句“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开篇即道出了两人久别重逢的场景,林间一别已过多年,再次相遇时往事如烟,显得格外渺茫。这种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为整首诗奠定了淡淡的哀愁基调。
接着,“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友人归来的景象。乘着小舟在浙水之上漂泊,轻快地拄着拐杖走向剡山,既表现了友人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可能的隐逸生活。
“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夜晚,友人坐在岩石上,对着杉树吟唱,月光洒落,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清晨,他或许会在云雾中沉睡,回忆起仙人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最后,“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一句,点明了友人最终选择归隐太白山,与雪中禅师相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修行。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尊重与理解,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抉择。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