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中行旅情景和内心感受的诗句。
"路断人稀山正深" 这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通过“路断”、“人稀”与“山正深”三个词组,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偏僻的山中景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隔林钟鼓报新音" 这句诗表明在这深山之中,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有寺庙中的钟声与鼓声穿越树林传来,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新的感悟。这里的“新音”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是对生活的新的理解。
"已穷渡水沿崖力"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面临险峻山势和湍急河流的情景。“已穷渡水”表明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越,而“沿崖力”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在自然力的挑战下坚持前行的决心与力量。
"更尽眠云坐石心"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诗人在山中找到一个可以安睡的地方,任由云来去,而他的内心如同静坐在石头上一般坚定不移。这也象征着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在其中所体验到的艰辛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海门山外天池雨,来趁沱江打鼍鼓。
望夫台上湿愁红,玉斧坛边没沙渚。
貂裘公子思寒侣,佩玉鸣鸾不成舞。
殷勤举爵祝云师,壮士端须气相许。
果然晴日照鱼梁,鸿雁高飞肃霜羽。
西清丈人诗眼高,师友渊云仆徐庾。
兴来弄笔起春风,暖日桃花静初吐。
且题红药寄长沙,不用短衣从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