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似先生兴不休,雨中独往剑潭游。
荷兰人启争棋局,艋舺蕃疑采宝舟。
有志能延明日月,无功谁著晋阳秋。
思今吊古情何极,点滴声声更益愁。
谁似先生兴不休,雨中独往剑潭游。
荷兰人启争棋局,艋舺蕃疑采宝舟。
有志能延明日月,无功谁著晋阳秋。
思今吊古情何极,点滴声声更益愁。
这首诗《春雨书怀寄草场君(其一)》由清代诗人梁成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春雨时的内心情感与思考。
首联“谁似先生兴不休,雨中独往剑潭游”,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兴致勃勃、不畏风雨独自出游的自我肯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信。
颔联“荷兰人启争棋局,艋舺蕃疑采宝舟”,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自己比作在风雨中独行的旅者,仿佛在探索未知的棋局或寻找宝船,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颈联“有志能延明日月,无功谁著晋阳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努力与成就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相信只要有志向,就能让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即使未能取得显著的功绩,也应留下自己的痕迹,为历史添上一笔。
尾联“思今吊古情何极,点滴声声更益愁”,收束全诗,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既在思考当下,又在缅怀过去,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使得愁绪更加深重。每一滴雨声都似乎加重了他的思绪,引发了更深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中的个人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山川惨澹作秋霖,云物徘徊结夕阴。
手版向人惭老大,肩舆出郭当登临。
二年雪濑饶羁思,万里冰河歇壮心。
却羡喧呼楼上客,隔帘红烛醉更深。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
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
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
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