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高堂逝不还,寝门长叹五更寒。
熊莲抱我终身苦,桑梓留人百岁看。
冻雨每添慈鸟恨,黄金不易綵衣欢。
鼻头未了浮生气,一度追思一度酸。
白首高堂逝不还,寝门长叹五更寒。
熊莲抱我终身苦,桑梓留人百岁看。
冻雨每添慈鸟恨,黄金不易綵衣欢。
鼻头未了浮生气,一度追思一度酸。
这首诗《永慕双亲》是明代诗人张天赋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怀念之作。诗中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失去双亲后的悲痛与不舍。
首联“白首高堂逝不还,寝门长叹五更寒”,开篇即点明主题,以“白首高堂”象征父母的年迈与逝去,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离世的哀伤之情。“寝门长叹五更寒”则通过深夜的长叹和寒冷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
颔联“熊莲抱我终身苦,桑梓留人百岁看”,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熊莲”,形象地表达了在父母庇护下的生活虽苦却也充满温暖,而“桑梓留人百岁看”则暗示父母如同故乡的树木,陪伴子女成长,直到百年之后。
颈联“冻雨每添慈鸟恨,黄金不易綵衣欢”,进一步深化情感,以“冻雨”象征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慈鸟恨”表达了对父母无法再给予关爱的遗憾,“黄金不易綵衣欢”则说明了物质的富足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与失去。
尾联“鼻头未了浮生气,一度追思一度酸”,以“鼻头未了浮生气”形容对父母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难以平息,而“一度追思一度酸”则直接抒发了每次回忆父母时内心的酸楚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失去双亲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父母深深的怀念与不舍,以及对生命短暂、亲情珍贵的深刻感悟。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
方其谪岭海,负瓢歌道路。
此已遗形骸,死埋随到处。
朝云尔何人,从公不忍去。
万里烟瘴深,此岂有羡慕。
当时士大夫,反眼相背负。
孰料祸患中,义行唯妾妇。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缣素。
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
仲春闰月天气佳,天岂有意迟群葩。
天公正为老人设,剩添一月延韶华。
今春计日百二十,不比严霜烈日空增加。
良辰好景不易得,此日讵可容易过。
汉家天子赐甲子,所见殆可儿童誇。
直须烂醉答造物,秉烛列炬惊林鸦。
莲为君子花,竹有君子操。
深衣古君子,清以仙自号。
徘徊莲竹间,似觉皆所好。
水边立良久,林外复高蹈。
翩然侧翅舞,意喜佳客到。
客家江南村,幽处著吟帽。
有莲环钓石,有竹近茶灶。
胎仙夜生子,并入平安报。
朅来踏京尘,久矣不闻耗。
今晨三君子,一见慰怀抱。
主人勿却客,借此日笑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