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汾阳、家世风流。巧作合、在扬州。
择得彩鸾吴氏女,嫁文箫、共上秦楼。
时当三月,夭桃过了,亟结绸缪。
把房栊尽掩,朱弦声细,锦瑟歌柔。
荀郎见惯,谢女娇羞,灯前背倚香篝。
绣带自撚佯理发,拥红衾、不肯回眸。
来朝便好,博山炉热,沉水香浮。
试新茶、玉碗双擎,方知夫婿清幽。
羡汾阳、家世风流。巧作合、在扬州。
择得彩鸾吴氏女,嫁文箫、共上秦楼。
时当三月,夭桃过了,亟结绸缪。
把房栊尽掩,朱弦声细,锦瑟歌柔。
荀郎见惯,谢女娇羞,灯前背倚香篝。
绣带自撚佯理发,拥红衾、不肯回眸。
来朝便好,博山炉热,沉水香浮。
试新茶、玉碗双擎,方知夫婿清幽。
此词描绘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婚嫁场景。开篇“羡汾阳、家世风流”,以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汾阳王赵光义为引子,赞美了郭饮霞家族的显赫与风雅。接着,“巧作合、在扬州”点明了婚礼的地点,扬州,一个自古以来就以繁华与美丽著称的城市。
“择得彩鸾吴氏女,嫁文箫、共上秦楼”一句,运用了彩鸾和文箫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新娘吴氏的美丽与高雅,以及她与郭饮霞共同步入婚姻殿堂的情景。“时当三月,夭桃过了,亟结绸缪”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桃花的凋零,暗示了新人爱情的成熟与深厚,他们紧紧相依,如同缠绵的丝线一般紧密。
“把房栊尽掩,朱弦声细,锦瑟歌柔”描绘了新婚之夜的静谧与和谐,朱红色的琴弦轻轻弹奏出细腻的旋律,锦瑟的歌声温柔而动听,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羞涩的氛围。
“荀郎见惯,谢女娇羞,灯前背倚香篝”引用了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荀郎(即荀伯子)与谢女(即谢道韫)的形象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入,展现了郭饮霞与吴氏之间的默契与情感。在灯光下,两人依偎着,吴氏显得有些娇羞,但又不失温婉。
“绣带自撚佯理发,拥红衾、不肯回眸”进一步刻画了新娘的娇态,她轻轻地整理着绣带,假装理头发,却始终不愿移开目光,对新婚之夜充满了期待与不舍。
最后,“来朝便好,博山炉热,沉水香浮”预示着第二天的新生活将充满温暖与香气,博山炉中燃起的沉香,不仅带来了香气,也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试新茶、玉碗双擎,方知夫婿清幽”则是对新婚生活的美好展望,通过品尝新茶、使用玉碗,夫妻二人共同体验生活的清雅与宁静,表达了对彼此的深深爱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婚嫁画卷,展现了中国传统婚俗的美好与浪漫,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