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醉声闻酒,日日争焚解脱香。
为问鸿华老庵主,可曾相识转轮王。
人人尽醉声闻酒,日日争焚解脱香。
为问鸿华老庵主,可曾相识转轮王。
这首诗描绘了世俗生活的场景与佛教的修行对比,充满了哲理意味。首句“人人尽醉声闻酒”描绘了世俗社会中人们沉迷于享乐、饮酒作乐的生活状态;次句“日日争焚解脱香”则展示了佛教徒每日在追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的情景。通过“声闻酒”与“解脱香”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为问鸿华老庵主,可曾相识转轮王”这一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鸿华老庵主(即佛教僧侣)与转轮王(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权力与财富)进行对比,暗示了在追求解脱与追求权力、财富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通过这句提问,诗人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追求的真谛以及不同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境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
禄放迹异端,偏荒事同蹇。
苟忘风波累,俱会云壑践。
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
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山势远涛连,江途斜汉转。
坐啸予多暇,行吟子独善。
并辔躧郊郭,方舟玩游演。
虚声万籁分,水色千里辨。
不知岸阴谢,再见春露泫。
绿壤发欣颜,华年助虫篆。
上世时难接,古人情可选。
泊渚烦为媒,多才怨成褊。
长沙鵩作赋,任道可知浅。
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