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
《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论诗聊作诗,诗成复传酒。

熙熙身且忘,身外更奚有?

返朴始见华,用醇乃徵厚。

参理及至微,呼吸亦无苟。

所施视所受,何庸语言剖?

清明本常存,原非发露偶。

阳和方满樽,严飙敢欺牖。

此乐谁喻言,吾还顾吾妇。

(0)
鉴赏

这首诗《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开篇“论诗聊作诗,诗成复传酒”,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乐趣,并在完成作品后,通过饮酒来庆祝,体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熙熙身且忘,身外更奚有?”诗人借由沉浸于创作的状态,忘却了自我与外界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返朴始见华,用醇乃徵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回归本真、追求内在丰富性的道理。诗人认为,只有去除表面的浮华,才能真正展现内在的美丽;而运用醇厚的智慧与情感,才能揭示事物的深厚内涵。

“参理及至微,呼吸亦无苟”强调了深入理解事物细微之处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谨慎与真诚的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应该细致入微,不草率行事。

“所施视所受,何庸语言剖?”提出了一种平等互惠的观点,认为给予与接受之间应保持平衡,无需过分分析或辩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谐的理解。

“清明本常存,原非发露偶”指出内心的清明是永恒存在的,不是偶然显现的现象,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阳和方满樽,严飙敢欺牖”描绘了冬日里温暖与寒冷并存的景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与和谐共存。诗人以酒满樽比喻内心的满足与温暖,即使面对外界的寒风(比喻困难与挑战),也能保持坚定与乐观。

最后,“此乐谁喻言,吾还顾吾妇”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认为这种内心的快乐与幸福,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如陪伴家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创作、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上陈文惠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

紫袍不识蓑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0)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0)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0)

悲平城诗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0)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0)

溪村·其一

榉柳正当官道,渔舟偏系柴门。

今年春水深浅,看取层层岸痕。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