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形奇且牢,上与列宿如相遭。
光华照地夜初白,苍翠插空秋正高。
大年登楼手可摘,杜甫上天诗更豪。
乡人翘首望山斗,我亦念之心孔劳。
笔架山形奇且牢,上与列宿如相遭。
光华照地夜初白,苍翠插空秋正高。
大年登楼手可摘,杜甫上天诗更豪。
乡人翘首望山斗,我亦念之心孔劳。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徐用和御史墓山八韵(其五)笔架明星》。诗中描绘了笔架山的奇特形状与壮观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首句“笔架山形奇且牢”,开篇即以“笔架”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独特形态,既稳固又富有创造力,如同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架,寓意深远。接着,“上与列宿如相遭”一句,将笔架山与天空中的星辰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山与星宿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光华照地夜初白,苍翠插空秋正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山色的美丽与秋天的高远。在夜幕初降之时,山峰散发出的光芒照亮大地,而山色则在秋日的高空中显得格外苍翠欲滴,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之美。
“大年登楼手可摘,杜甫上天诗更豪”两句,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暗含着对徐用和御史的赞美,同时也借杜甫的豪迈诗风来衬托徐用和的不凡气度。
最后,“乡人翘首望山斗,我亦念之心孔劳”两句,点明了人们对徐用和的怀念之情。乡人们仰望着山上的墓地,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而诗人自己也深受触动,内心充满了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笔架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虚牖凭高发,下有碧溪承。
临深非所意,枕流获古称。
每当潮势长,安处若舟乘。
清景移昏旦,波光视升恒。
映此疏林美,蕴色浑凝冰。
倏忽传空翠,近远碧烟层。
春心宜映发,秋容转骄矜。
请看云物际,旷怀必可兴。
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
天地未及区,冯生交杂嬲。
不有持运人,愦愦失昏晓。
万欲雕至精,一事谁能了。
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
治忽不关民,所关民寿夭。
大乱蛮夷猾,次则奸贼扰。
春秋称近古,荆戎亦纷缭。
千年汉及宋,纯化未全肇。
其馀闰统分,寄权皆浅少。
君雄相啖食,异类居中矫。
风云无气色,江河同滔淼。
大哉开天主,方将日月皎。
历历数乾坤,独此圣功表。
绳绳及今日,咸若偕鱼鸟。
纤鳞仰波馀,弱翮随飙杪。
寤寐慰升沉,歌风庶可绍。
月于江易清,光习与流喜。
矧兹混初生,万象莹其始。
窈魄散微痕,丹霞摄之起。
晢晢众煌星,分辉如其使。
苍山亦助情,隐黛环积水。
传意睆长干,近远各无滓。
轻华到平沙,宛转碧波倚。
以风引下上,淼茫从所指。
冰魂若有借,微明斯焉瀰。
于微探空色,明固不任侈。
静夜落诸喧,四虚归一视。
樯影次以收,澹澹水天止。
良朋驱言驾,敢自怯舆风。
柳絮循郊色,先以慰别悰。
远落市嚣外,曰君古寺东。
入门君适出,盆花为客供。
久坐需之至,须眉跃相从。
呼酒三杯后,诗篇百首同。
翠竹生禅籁,文心于焉穷。
忙能探兹候,始信志所公。
繇来肝共沥,只此亦无封。
悠然俟晚磬,缅绪觉难终。
抵舍严更寂,黯默别为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