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九锁本不扃,天柱一峰非浪名。
上同天目映寥廓,下与大涤通沧溟。
谁藏琼□在石室,真与福地齐金庭。
远游飞升俨遗迹,玄同指向真典刑。
当年楼台极缥缈,至今气象藏深冥。
已知六月九万里,个中一念三千龄。
金龙玉简天上降,琳宫绛阙逢相迎。
紫霞黄云覆其室,青衣素锦分诸灵。
虚皇台高步虚彻,宣科玉音神所听。
自怜学道二十年,此心已与湖山盟。
朅来奉祠北山下,恍若飞升朝帝庭。
道人观妙清且秀,尚指乡关论赤城。
何年吏隐奉香火,愧无妙句如丹青。
木公金母吾未识,且看松根生茯苓。
洞霄九锁本不扃,天柱一峰非浪名。
上同天目映寥廓,下与大涤通沧溟。
谁藏琼□在石室,真与福地齐金庭。
远游飞升俨遗迹,玄同指向真典刑。
当年楼台极缥缈,至今气象藏深冥。
已知六月九万里,个中一念三千龄。
金龙玉简天上降,琳宫绛阙逢相迎。
紫霞黄云覆其室,青衣素锦分诸灵。
虚皇台高步虚彻,宣科玉音神所听。
自怜学道二十年,此心已与湖山盟。
朅来奉祠北山下,恍若飞升朝帝庭。
道人观妙清且秀,尚指乡关论赤城。
何年吏隐奉香火,愧无妙句如丹青。
木公金母吾未识,且看松根生茯苓。
这首诗描绘了洞霄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独特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琼室”、“金庭”、“紫霞”、“黄云”等,不仅渲染了洞霄的仙境之感,也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首联“洞霄九锁本不扃,天柱一峰非浪名”,以“九锁”和“天柱一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洞霄的险峻和独特,暗示其非凡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息。接着,“上同天目映寥廓,下与大涤通沧溟”两句,通过对比天目山和大涤,进一步强调了洞霄的广阔和深远,仿佛与天地相连,与大海相通。
颔联“谁藏琼室在石室,真与福地齐金庭”则将洞霄比作藏有仙室的圣地,与金庭并列,暗含着对洞霄作为道教福地的尊崇。接下来,“远游飞升俨遗迹,玄同指向真典刑”表达了对古代仙人飞升的向往,以及对道教修炼之道的认同。
颈联“当年楼台极缥缈,至今气象藏深冥”描述了洞霄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既赞美了其过去的辉煌,又感叹于其现今的幽深与神秘。而“已知六月九万里,个中一念三千龄”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洞霄深处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和探索欲望。
尾联“金龙玉简天上降,琳宫绛阙逢相迎。紫霞黄云覆其室,青衣素锦分诸灵”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场景,金龙玉简从天而降,琳宫绛阙迎接,紫霞黄云覆盖,青衣素锦分发,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最后,“虚皇台高步虚彻,宣科玉音神所听”点明了洞霄与道教神仙的联系,虚皇台上的仪式庄严肃穆,玉音宣科,神灵倾听,体现了对道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洞霄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世间相传墨薮书,五十六种名目奇。
中有岐阳石鼓迹,籀文千载存风规。
周道中兴震威武,五年巡狩修上仪。
诸侯剑佩纷随逐,车如流水马飙驰。
春蒐肃奉禽荒戒,告庙还镌金石辞。
从官振彩銮山骨,琢成十数加劂剞。
状如天上落星石,剖割混沌光陆离。
雅颂之间格韵古,尊彝并列款识施。
千年枯石经虫啄,百丈断厓蟠蛟螭。
务光初翻到薤日,神禹手凿岣嵝时。
数行剥落不成字,遗珠碎玉成逸诗。
子云虽老应不解,仲尼删后赏者谁。
嗟嗟秦人扫王迹,儒者六秇皆凌夷。
隶文一起籀文废,俗趋简便真难支。
邹峄之罘俄歇灭,阳米犹自尊相斯。
神呵鬼护石鼓在,三代典型良可推。
吾闻吏部希古道,一代山斗称宗师。
绮靡馀习混雅正,眼见槌碎淮西碑。
以兹感慨扣石鼓,恰如三掺声欢悲。
寄言同学鸿都子,共挽文章八代衰。
《石鼓歌》【明·董其昌】世间相传墨薮书,五十六种名目奇。中有岐阳石鼓迹,籀文千载存风规。周道中兴震威武,五年巡狩修上仪。诸侯剑佩纷随逐,车如流水马飙驰。春蒐肃奉禽荒戒,告庙还镌金石辞。从官振彩銮山骨,琢成十数加劂剞。状如天上落星石,剖割混沌光陆离。雅颂之间格韵古,尊彝并列款识施。千年枯石经虫啄,百丈断厓蟠蛟螭。务光初翻到薤日,神禹手凿岣嵝时。数行剥落不成字,遗珠碎玉成逸诗。子云虽老应不解,仲尼删后赏者谁。嗟嗟秦人扫王迹,儒者六秇皆凌夷。隶文一起籀文废,俗趋简便真难支。邹峄之罘俄歇灭,阳米犹自尊相斯。神呵鬼护石鼓在,三代典型良可推。吾闻吏部希古道,一代山斗称宗师。绮靡馀习混雅正,眼见槌碎淮西碑。以兹感慨扣石鼓,恰如三掺声欢悲。寄言同学鸿都子,共挽文章八代衰。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zL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