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琴四寸截琅玕,薄片青铜窍可弹。
一种幽音承齿隙,如闻私语到更阑。
制琴四寸截琅玕,薄片青铜窍可弹。
一种幽音承齿隙,如闻私语到更阑。
这首诗描绘了制作古琴的过程与琴声的美妙。首句“制琴四寸截琅玕,薄片青铜窍可弹”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制琴的场景,使用“琅玕”这一象征高洁之物的词汇,暗示了古琴的珍贵与雅致。接着,“薄片青铜窍可弹”则点明了琴身材料的选择,以及其设计的精巧,使得琴声能够从细小的孔洞中传出。
后两句“一种幽音承齿隙,如闻私语到更阑”进一步渲染了古琴演奏时的氛围。通过“幽音”和“私语”的比喻,诗人将琴声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承齿隙”形象地描绘了声音在琴体内的流转,仿佛是低语在耳边,直至深夜仍未散去。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古琴制作与演奏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对音乐所能传达的情感深度的赞美。
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声闻。
陌上壶浆溢,潭边花气曛。
遥知待新将,民物两欣欣。
木老性倔强,朔风怒明威。
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
大块信难测,三鼓气不衰。
我屋山僧居,破陋久不治。
会当晴明日,仰见河汉移。
微风鼓櫜籥,虚空同奔驰。
夜无芙蓉人,慌惚疑褰帷。
平明满书斋,败叶方纷披。
孰为呼吸者,作此怒张为。
天寒不成雪,恐坐强风师。
扑尘整书架,粪挶不可迟。
人非陈仲举,用舍亦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