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高高楚水清,之子西还复远行。
手持空县宝月鉴,人中到处测公卿。
楚有羁臣面如削,千载奸谀胆惊落。
谁能早向太平年?识得声名等光岳。
洞庭湖上莎草生,湘娥祠下鹧鸪鸣。
与人言必据忠孝,岂独卖卜严君平?
子言亦是蜀州士,家寄钱塘小江涘。
九野飞鸿逐便风,行色将我泛湖水。
湖水上,几时来?
自古生才须世用,试为今人青眼开。
楚山高高楚水清,之子西还复远行。
手持空县宝月鉴,人中到处测公卿。
楚有羁臣面如削,千载奸谀胆惊落。
谁能早向太平年?识得声名等光岳。
洞庭湖上莎草生,湘娥祠下鹧鸪鸣。
与人言必据忠孝,岂独卖卜严君平?
子言亦是蜀州士,家寄钱塘小江涘。
九野飞鸿逐便风,行色将我泛湖水。
湖水上,几时来?
自古生才须世用,试为今人青眼开。
这首元代范梈的《赠刘山人游湖南》描绘了一幅楚地山水间的送别图景,以及对刘山人的高尚品格的赞美。首句“楚山高高楚水清”以山水起兴,暗示了刘山人即将踏上旅程的清新背景。"之子西还复远行"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期待。
接下来,诗人通过“手持空县宝月鉴,人中到处测公卿”赞扬刘山人洞察世事的能力,如同明镜般能辨识公卿贤愚。"楚有羁臣面如削,千载奸谀胆惊落"则借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刘山人的正直不阿。
“谁能早向太平年?识得声名等光岳”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同时也肯定了刘山人的声名如同高山大川般永恒。诗人又提及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和湘娥祠的传说,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人言必据忠孝,岂独卖卜严君平?”赞美刘山人言行一致,不仅限于占卜,更坚守忠孝之道。最后,诗人以刘山人来自蜀州,家在钱塘江畔,寓言他的才华将随风飘荡,最终被世人认可,寄寓了对他的期许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刘山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推崇和对人才的期待,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
青山为主身为客,主人借客青山宅。
白云自在千里飞,长松不换三冬碧。
藤枯谁与写作龙,龟老何年化为石。
落花随水眷深源,鸣雁过江悲晚色。
家无妻子心无累,顶冒寒霜踵藏息。
月明舞影聊尽欢,一点尘寰不留迹。
傥来轩冕真可嗟,朝为公卿暮遭谪。
屈原贾谊尔为谁,问君何似青山客。
篮舆远冒西山色,宛转羊肠踏寒碧。
岩涯深处屡腾声,何事晴云多霹雳。
寻声迤逦过枯林,始见群工劈山石。
斧斤锋刃奚足云,铁楔纵横乃为力。
随文察理以段致,大或寻常小盈尺。
心冥手应出自然,不啻庖丁操騞砉。
问其勤苦将胡为,驱车运致希酬直。
牛山濯濯罹采伐,萌蘖悄如无夜息。
此山遭值甚牛山,攻击何年可终极。
石顽人智其奈何,智巧反为天地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