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崖涉涧上云台,古观稀逢车马来。
翠柏径深长蔽日,玉鱼池浅仅胜杯。
取桃人去无遗迹,锁药炉存绝旧灰。
唯仰天师凛然像,祗愁双剑起风雷。
缘崖涉涧上云台,古观稀逢车马来。
翠柏径深长蔽日,玉鱼池浅仅胜杯。
取桃人去无遗迹,锁药炉存绝旧灰。
唯仰天师凛然像,祗愁双剑起风雷。
这首诗描绘了云台观的幽静与历史的沧桑感。首联“缘崖涉涧上云台,古观稀逢车马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云台观的地理位置,远离尘嚣,隐匿于山崖与溪流之间,古朴的道观鲜少有人来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清幽氛围。
颔联“翠柏径深长蔽日,玉鱼池浅仅胜杯”进一步描绘了云台观的自然环境。翠绿的柏树覆盖着深邃的小径,遮挡了阳光,给人一种清凉与宁静的感觉。而玉鱼池虽浅,却能映照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如同小小的镜子,增添了道观的神秘与雅致。
颈联“取桃人去无遗迹,锁药炉存绝旧灰”则转向对云台观历史的追忆。传说中,取桃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但如今已无从寻觅,只有那存放药材的炉子还静静地立在那里,炉灰早已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尾联“唯仰天师凛然像,祗愁双剑起风雷”表达了诗人对云台观中天师塑像的敬畏之情。天师的形象庄严而威严,仿佛随时准备拔剑御敌,保护这片圣地不受侵扰。这一联不仅体现了对古代道家文化的崇敬,也暗示了云台观在历史上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所承载的守护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云台观的自然景观、历史痕迹以及文化内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南平县北重阳至,强起登高风雨朝。
乌帽黄花修旧事,风流人物忆前朝。
东南形胜山川固,闽粤衣冠气象饶。
千树早霜寒自积,一潭秋水澹相摇。
汉王俎豆还宫庙,刘守勋名已寂寥。
群盗檄书随处满,万方兵甲几时销。
年荒白昼三军噪,日远黄堂五马骄。
病后故人俱杳莫,幸然胜事不萧条。
人兼邺下何须避,谊重淮南定见招。
青眼岂辞鹦鹉盏,白袍更上木兰桡。
四贤道近源流断,双剑龙潜岁月遥。
桂树丛生江草长,不妨志士遁渔樵。